分卷阅读46
近一百贯钱。
然而何清推脱赌博输光,这钱直到现在也没给。金大坚几次讨要,反倒被人家打出门。金大坚深感世道黑暗,每天在家里发呆发闷,哪有心思做生意。
阮晓露看这大叔状态确实差,给他支招:“去衙门告他,如何?”
金大坚撇嘴:“告又怎么样!他有个哥哥何涛,是州府的缉捕观察,谁敢惹他兄弟!”
阮晓露乐了。
“何涛的弟弟欺负你?”
金大坚撇嘴:“姑娘认识这人?”
“走,我帮你讨债去。”
*
阮晓露谨慎行事。何涛欠她的“人情”,时间久远,也不知他还认不认。自己单独上门,唯恐吃亏。
她敲开一栋小院的门,“锦儿,锦儿。”
院子里,屋檐下,牵着几根粗绳,上面晾着花花绿绿的布匹。一排鸟儿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
听闻叫门,院里的织机声停了。
张贞娘好奇张望,一看是她,有些惊喜,又有些羞涩,上前相见了。
“姐姐最近气色不错。”阮晓露上来给她定心,“梁山那边一切都好,大家吃穿不愁,没病没灾。”
张贞娘点点头,欲言又止。
“那、那我……”
她紧张地盯着面前姑娘的嘴,生怕她下一句说出来,“你家官人记恨你,连嫁鸡随鸡都做不到,今后不想再见你。”
或者类似的话。
阮晓露却没接这茬,左右四顾:“张伯呢?”
说曹操曹操到。小院门打开,张教头推着个小车大步走进。小车上卷了两三匹布。张教头丢下车把手,坐在凳子上擦汗。
“他娘的,欺负我们姑爷不在家,压价也忒狠了!这些个奸商欠收拾!这要是在东京城,早晚让他们做不成生意!”
张教头喃喃发完牢骚,才看到院子里多了个客人,赶紧打招呼。
“有何贵干?”
阮晓露一听,老爷子口气硬邦邦的,这是在哪儿受了气,心里还窝着呢。
赶紧说:“没事没事,顺路来看望一下姐姐。你们家这布织得真好哇。”
张教头瞪着眼睛,压低声音喷口水:“好又怎么样?还不是卖不出去?姑娘,我不是怪你,你是懂我们难处的。外地人到哪都受欺。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
张家三人在济州府安顿之后,张贞娘和锦儿一道辛勤纺织,认认真真过日子。
张贞娘有的是京城里的手艺和见识,织出来的布帛精美耐用,一开始,布商们竞相收购,让她靠着两架织机养活一家子人,收入还颇有盈余。加上济州府物价低,一家人的生活水准跟以前在东京城也差不多,算得上丰衣足食。
可是渐渐的,商户们也知晓了张家的一些底细:姑爷常年不在,据说是出远门做生意;家里只有老父亲和小媳妇,还有个不顶事的丫头。这种家庭,不欺负他们欺负谁?
于是开始压价。原本一贯钱收一匹,渐渐的压到七百文、六百文。今天张教头出去售布,一家布商直接开价两贯钱三匹,老爷子气得不卖了,回家生气。
要是在以前,一家子住在东京城那会儿,搬出姑爷林教头的身份,或者张教头自己的身份,不说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至少能落个人人尊重,生活体面。
可是现在呢,他可不敢透露自己家里的半分底。倘若市场上那些奸商知道他家姑爷不是出远门做生意,而是山上当大王,那可就不是压价的事了。
张教头不止一次心中活动,要不就说服女儿,一横心上梁山去吧!
可是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告诉他,就算上了梁山,生活的难处一样不会少。他的女儿可是半点退路也无了。
于是只好忍气吞声。
“贞娘和锦儿手巧,就算比别人少卖一两百文,也能够维持生计。”张教头瞟一眼不远处晾晒布匹的女儿,低声说,“她们在家里埋头干活,也很少过问钱财上的事。我一个响当当大男人,靠闺女养着不说,还眼睁睁让她吃亏,我……我要这老骨头有何用……”
张教头这牢骚发到最后,眼圈红了。
阮晓露也不知如何安慰老爷子,跟着叹了会儿气,别出心裁地提议:“既然人家欺负你,压你的价,那就别卖啦。”
张教头哭笑不得:“我们是本分百姓,得自己挣饭吃啊姑娘。”
“……卖给我。不怕您知晓,我们梁山有一条物流快船,定期出山,用水泊里的大鱼换些日常用品。由于山上没有织工,平日里也会去市场采购布匹,价钱么就是市场价,一贯钱一匹。反正跟谁买不是买,都是自己人,我还放心呢。”
张教头愣了一愣,嘴角纠结地抽了一下。
这倒是瞌睡碰着枕头。可……
若是答应她,贞娘的布是不愁销路了,但同时,自家跟梁山私自通商,这个帽子也钉死了。
正琢磨呢,阮晓露撇开他,自己敲门。
“我找织布的商量。”
张教头:“哎……”
他女儿一辈子深居简出,压根就没进过社会。让她做决定,那不是赶鸭子上架么!
他赶紧凑上去。闺女的房间不好随便进,只能趴窗根。
没多久,就听见他女儿的声音。
“如此甚好,也免得我父亲整日奔波,为了几个钱,平白受人的气。谢谢姑娘牵线。只是我有一个条件……”
张教头竖起耳朵。
“……别让他们知道这布是出自谁手的。否则我、我……”
张教头叹气。
这孩子,真别扭哇。
他正想找话开解几句,就听窗户那头,那个阮姑娘没心没肺地答应:“好说好说,我没事多这嘴干嘛,又没赏钱拿。”
锦儿把门一拉,两个姑娘满面笑容地出来了。
“谈妥了!”阮晓露说,“老伯以后不用跑布店了,在家等一个叫李小二的客店掌柜,他来收你家的布。”
张教头千恩万谢,又犹豫:“要是他也压价……”
“您就说您姑爷姓林。他自然懂。”
张教头见她安排得妥妥当当,感激加惊讶,说不出话。
阮晓露:“别客气,我就是个牵线搭桥,跑腿的。”
张教头心想可不是。这阮姑娘看起来平平无奇,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本事;可偏偏挺会来事儿,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和事,让她凑一起变废为宝,还真能解了他燃眉之急。
“这要是个小伙子,”张教头天马行空地想,“早点认识,俺女儿未必就姓林!少惹多少事!哪像如今……”
阮晓露定睛一看,这老大爷谢得不真诚,还有心事。
“怎么了?还生气呐?”
张教头豁达一笑:“无妨无妨,咱不跟小人计较。”
被布店奸商奚落嘲讽一上午,老人家气不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