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7


其余使团成员也没啥组织纪律,喝得晕头转向,李俊令村民扶进民宅里歇了。

村民们也略微知晓了这群人的来历,一时间六神无主,悄声哀告:“不知这些大王要将我等怎样,全凭义士们做主,但求保我等性命!”

李俊一招手,“义士们”立刻酒意全无,跑到刚修好的盐宗庙里,关严门。

第73章

几人同时吸一口气, 想说什么,又觉得无话可说。

张顺从袖子里掏出几样东西。

“我摸了几样他们的随身之物。是方腊的队伍无疑。”

阮晓露凑上去看:一本手写的小册子,上头歪歪扭扭, 写着什么“明尊”、“日光偈”,以及一堆看不懂的咒文;一本江南州府地图, 其中睦州那里圈了红圈;陈太尉身上一枚大印, 几封文书,国号是“大明”, 年号是“永乐”,十分的穿越时空。

当然, 以阮氏三雄的文化水平, 看不懂这些带字的东西。但这印章可拉风得紧, 比县太爷的官印大多了, 尺寸明显是逾矩, 上头的字也繁多, 四个犄角装饰着不认识的动物。单单持有这么个东西, 放在哪个州府, 被请去喝个茶算轻的。

阮小七啧啧称奇:“睦州在哪?俺拿着这印,是不是能去那里白吃白喝?”

阮小五:“岂止是白吃白喝,多半天天有人送钱。”

阮小二笑道:“俺们兄弟几个心属梁山, 他们这番盛情只能推了。不过李大哥倒可以考虑考虑,以你的本事, 到了那,起码能混个太尉、将军当当,不愁吃穿……”

“得了吧, ”阮晓露赶紧泼冷水,“你们是没看见他手下那些人怎么欺负百姓的!比盐官还狠!”

花小妹也道:“这是造反, 你们活腻味了!”

三阮哈哈大笑:“俺们在梁山那不是造反?”

花小妹振振有词:“咱们在梁山,官军虽也偶尔来攻,但都是地方官做政绩,皇帝老儿根本不管的。这方腊胆子可大,还敢自立称王,这皇帝老儿在东京能坐得住?迟早派天兵天将,不剿干净不罢休!”

“可不是。”阮晓露积极帮腔,“咱们顶多是拦个路,劫个财,收点保护费;晁天王可曾自立登基?可曾擅改年号?可曾封赏大官?可曾说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她刚才使劲回想《水浒传》里的方腊结局——梁山受招安以后,奉命征讨方腊,结果两败俱伤。方腊团灭,梁山好汉也没剩几个,落得个凄惨落魄的结局。

大宋朝廷兵不血刃,消灭两支农民起义军队,成为最大赢家。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如果宋江好好在江州牢城服刑,刑满之后重新做人,不到梁山上当老大,梁山不招安……

那朝廷也会派别人去征讨方腊嘛!

虽然阮晓露历史学得一般,但她确信,“北宋”后头跟的肯定不是“大明”。

综上,这方腊集团看似大厂,许一堆天花乱坠的头衔期权,其实就是个缅北诈骗团伙,一进去,绝对有去无回。

两个姑娘一唱一和,三阮无话可说,只能:“啊啊啊对对对。”

这次不是敷衍。花小妹毕竟是军官世家出身,比起在场几个草莽,政治觉悟高了不是一星半点。别的事她也许能异想天开。但这番言论,却是无人能驳。

童威童猛听着各方发言,脑袋都大了:“大哥?”

阮家兄妹和花小妹都是梁山编制,方腊鞭长莫及,管不到;张顺常驻江州,也可以躲在坚固的城墙背后;现在压力都来到李俊身上。

李俊支颐许久,才道:“这个方腊我见过。前几年自立山头、招兵买马时,曾跟我叙老乡,叫我去共聚大义。只是这人有些神神叨叨,且有个规矩,进了他的队伍,就要终身茹素,不能沾一点儿荤腥……”

三阮大哗:“不让吃肉?那还跟他作甚?去他娘的!”

李俊:“我还没说完。我想着,不贪口腹之欲,也是好汉品格,留在他那吃了一顿素斋。净手之时,却见后面小房里炙着一炉肥嫩羔羊肉。我当时便托酒醉,寻机会溜了。”

花小妹:“噫,这种人不能相交!”

“那是过去!”李俊笑道,“依娘子见,现在我有得选么?”

阮小二忽然想到:“不如跟俺们一同去梁山!那方腊总不会跑去山东把你给捉了!”

李俊:“那海沙村的乡亲们呢?”

大家又沉默。

都是朴素的江湖儿女,谁也不会劝他“别管乡亲了,自己前程要紧,性命要紧”。

于是只能各自喝一口闷酒。阮小二拍拍李俊肩膀。

摆在眼前的路似乎很明显。海沙村得罪了方腊,又得罪了官府。如今方腊表示宽宏大量,不算旧账。官府会这么慈悲吗?

可若是海沙村归顺方腊,那就等于明着叛反宋廷。等大军来剿时,手无寸铁的村民就是头一批祭刀的。这一点,弹压官徐登已经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若不从呢,方腊 大可再次派兵,把村民杀个干净,换一批灶户继续制盐,直到大军来剿……

江湖是弱肉强食的江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有只小虾米不愿被吃,奋起反抗,咬伤了大鱼——

它不可能逍遥一辈子。

李俊猛地喝干一杯酒,站起身。

“但我混江龙也不是那屈居人下、助纣为虐的浊物!”他对梁山诸人道,“烦请你们照护好村民。我暂去片刻。”

阮晓露立刻问:“去做什么?”

童猛这回跟老大一条心,刀出鞘,恶声恶气道:“方腊托大,只派个文官过来,也没几个精兵强将护送。”

童威狞笑:“可不是。这路上大老远的,豺狼虎豹,深山老林,还有巡逻官军,多容易出事啊。”

李俊眉眼压低,闪过杀意,忽对阮晓露道:“妹子,再厚颜相求一事。看好那个姓卫的小姑娘,别让她知晓。”

阮晓露默然。看看身边兄弟,也都神色复杂,知道他这招太险。

“李大哥留步,”李俊推门一瞬,她终于忍不住,叫住他,“我、我觉得还可以再想想办法。”

“那就请讲。”李俊回身,“讲快点,那个陈太尉估计快醒了。”

阮晓露:“……”

李俊不止一次拿这语调来反诘她了。但有两难之时,表面上虚心求教,问旁人有何妙策。别人急切间当然说不出来,只能听他指挥:

——大家都没辙了是吧?那我说了算啊!

但阮晓露已经熟悉他这套把戏了,在发言之前已经整理好了自己的想法。

“你的两难之处,在于觉得海沙村要么归顺朝廷,要么归顺方腊。”她马上回答,“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

张顺替所有人说:“这不废话?”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