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26
眼神无不羡慕。
他们手里的票证要是好好找找,也能找出一两张鱼票、肉票,可就算买回来了,也不会炖啊!
小时候在家只有过年才吃得上鱼,工作了不是吃食堂就是吃媳妇、老娘做的饭,哪会这手艺。
瑞玺瑾不知为什么,心情突然变得很愉悦。
他庆幸跟她一块儿来南城了,否则此刻在家恐怕又是小米粥管饱吧?
当即给徐茵夹了一筷鱼肚子肉:“辛苦了!你多吃点!”
“……”
两菜一汤,两人吃得十分满足。
吃饱喝足,回到房间,徐茵把菊花茶和驱蚊花椒香包给他后,两人就各自歇下了。
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两人到餐厅,徐茵买了份南城特色的叉烧包和一碗咸豆浆,瑞玺瑾喝了碗小米粥。
见他吃得这么少,徐茵从包里拿了块油炸面饼出来,借厨房锅灶给他拌了份葱油面。
没加别的,就是葱花和提热的花椒油。
泼到煮熟的面上,激发的香味不仅溢满整个餐厅,还顺着楼梯飘到了二楼。
不一会儿,楼道里传来好几道不同响动的脚步声,随即是咚咚的下楼声。
人未到、声先至:
“今天早饭有什么?咋这么香!”
“好像是葱油拌面!但这也太香了!”
“师傅,给我来一份!”
“给我也来一份!大份的!”
师傅摊摊手:“人家自己带食材借锅灶做的。”
大家扭头一看:“……”
怎么又是这两人?没完没了了是吧?
瑞玺瑾吃着徐茵专门给他做的葱拌面,内心无比满足,再一次庆幸来对了!
以后她要是还出远门,他还跟!
当然,最好还是少出远门。
毕竟出门在外,不及家里方便。
譬如食材、调料、锅碗瓢盆……总是不像瑞福楼后厨那么齐全。
吃完早饭,两人出发了。
徐茵照例用一小撮瓜子从前台那儿打听到知青管理站怎么走、坐几路公交车。
瑞玺瑾看了她好几眼。
“你也想嗑瓜子吗?”徐茵从军绿色的挎包里摸出一个小布袋。
她这次出门带了两个包,大包袱装换洗衣物,这个军绿色的小挎包装些随身物品。
当然,真正有用的都在她系统仓库里。
她抓了把五香葵瓜子给他。
打死他都不相信这些瓜子里有他自个炒的吧?
瑞玺瑾:“……”
他看上去有这么馋吗?
但双手却老实地接过了瓜子,闻着是真香。
赶路就不磕了,一会儿休息的时候嗑。
他把瓜子随手踹进裤兜,感慨地说:“你想得可真周全,连瓜子都带了。”
但别说,找人打听的时候,递一把瓜子还真有用。
徐茵心里一乐:姐有随人走的系统仓库,想要啥没有?
两人倒腾了两趟公交车,找到了南城市的知青管理站。
到了以后发现,大门紧闭。
徐茵拉住一位挎着篮子去买菜的大娘,递给她一把瓜子打听知青站什么时候上班。
“上班?还上啥呀,知青们都回来了,这里早就关了,听说以后要改成城建局的办公室。”
不是吧?
徐茵急忙问:“那以前在这里上班的同志家住哪儿啊?我有急事咨询。”
大娘被问住了,为难地说:“那我还真不知道,我家没人下乡,所以没留意过。”
“我知道。”旁边经过的一位中年妇女接过话,“以前坐这里上班的两个人我都认识,一个是我们单位车间主任的闺女,还有一个是我老公单位供销科科长的儿媳妇。”
徐茵闻言,给她也递了一把瓜子:“您方便带我去找她们吗?我想打听我哥的情况。他自出生就被抱错,我爸妈这些年一直在找他,托人打听到他很可能生活在南城,并且前几年下过乡,结果还是晚了一步,如果没法联系上知青站的同志,找我哥的线索就此断了呀!”
对方一听是来寻亲的,这可是大事,当即表示愿意陪她走一趟。
第1361章 万元户女主的短命堂妹(43)
工作日的清晨七点半,是南城很多厂的上班时间。
大街小巷穿梭着快步行走的上班族,时不时传来叮铃铃的自行车声,像风一样带过。
红旗电子元件生产厂位于老城区,周边都是六十年代初建造的居民楼,最高也就两层,墙体都是没刷石灰的红砖,经过一二十年的日晒雨淋,斑斑驳驳,显得特有年代感。
此刻,电元件厂职工楼的院子里忙碌得很。
有的出去买菜回来又赶着去上班;有的赶在上班前急匆匆把昨晚换下的衣服洗了晾出去;有的拎着抢购到的带鱼蹲在井口边剖洗,把鱼肚肠丢给一旁虎视眈眈盯着的猫,鱼肉拿回家用粗盐抹一遍,中午回来一煎就是一道喷香下饭的菜;也有的提着两个水桶站在井边排队等着打水……
不过,忙归忙、赶归赶,身为吃瓜群众,依然不忘竖起耳朵听二楼孙家传出来的动静:
“妈!你答应过我的,不论哥回不回来,这个房间都归我!我一个人都住惯了!他一回来,打呼噜又说梦话,吵得我睡都睡不好,上班哪有精神啊!我不管!今天就让他搬出去!我不要再跟他合住一个屋!”
“就是啊妈,大哥既然这么有本事,给自己找了份工作,那就搬去木材厂住嘛。厂里不是会给职工安排宿舍?”
“我问过你们大哥了,厂里的集体宿舍不够分,优先照顾正式工。你哥只是个临时工,暂时没有床位给他……”
“那就让他自己想办法!”
“二哥说得对!大哥年纪不小了,比二哥大四岁,比我大七岁,过完年二十一了,没回城还好,这一回城,又进了厂,说不定马上就处对象结婚了。到时候哪有房间给他做婚房啊!反正我的房间休想让出来!”
“我的更别想!”
“……”
楼下的众人津津有味地听着楼上的孙家母子仨吵架。
说吵架倒也不准确,应该是孙老二、孙幺妹在为房间的事跟他们妈理论。
他们妈也是个耳根子软的,这种事哪能让孩子做主?听孩子们的建议,那不明摆着要把孙家老大赶出去?
“哪怕成杰是他们抱养的,这么年下来,也养出感情了。”
“可不是么,都说养恩大过生恩,他们对成杰好,成杰将来难道会对他们差吗?在我看来,两个小的加起来,还没成杰一个孝顺呢!老孙两口子真是个糊涂虫!”
“呀!成杰?你还没去上班啊?”
不知谁赶着上班,抱起洗衣盆匆匆要去晾晒,转身看到孙家大儿子就站在身后,吓得低呼一声。
其他人也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