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2
她脸上最细微的神色变化:“我来南阳郡,便是要亲自来告诉你我的心意。”
“我知道郡主你志向高远,胸怀天下。我王瑾同样有雄心有抱负,我们为何不能同路而行?”
姜韶华从震惊中回神,问了一个极犀利的问题:“照你所言,谁为主谁为副?”
王瑾沉默。
“你或许愿意屈居我之下,整个王家也愿意吗?”姜韶华淡淡道:“别忘了,你现在只是王四公子,是个七品的中书舍人。离你执掌王家还早得很。你没资格代表王家表态。这样的话,不说也罢。”
“再者,等过个十年二十年,物是人非,人心易变。你又如何敢保证自己的心意不变?我又为何要为一个缥缈不定的承诺冒险?”
王瑾无言以对,只得沉默。
姜韶华最后又来了犀利一击:“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算我愿意冒险,你打算怎么说服你父亲?我不出嫁,想和我同路同行,就得入赘我南阳王府。王丞相肯同意吗?王家上下愿意吗?”
当然不行。
王家是大梁第一世家,传承数百年,底蕴深厚。这样的家族,别说他是未来家主,便是普通子弟,也绝不可能容他做赘婿。
王丞相绝不会允许。
王家上下绝不可能同意。
王瑾眸光暗了一暗,困难地挤出几句:“到时候总有办法。”
“什么办法?”姜韶华讥讽地笑了一笑:“说服我暂且退让,嫁入王家,熬个二三十年,等你做了家主,我就成了王家主母。夫妻一心,执掌王家吗?”
“王瑾,我再清楚地和你说最后一遍。我不会嫁人,想做我夫婿,只能入赘南阳王府。否则,不必和我说什么心意,更不必说什么同路而行。”
“我姜韶华有自己的路要走,不打算也不会去迁就别人,更不会走别人给我安排的路。”
说完,姜韶华迈步离去。
面色泛白的王瑾,默默站在原地,看着姜韶华的身影远去,目中闪过浓烈的痛楚。
这样的结果,其实早有预料。可他就是不甘心,坚持来南阳郡见她,向她剖白心意。
结果果然如此。他和她,终究无法同路。
……
姜韶华的心情,也不及外表那般镇定平静。
到底是前世夫婿,成亲后几年,两人也算和睦。更何况,她还曾为他生过一个儿子。王瑾于她,就如陈年旧疤,触碰的时候总还是有些痛的。
“郡主!”
姜韶华停下脚步,转头看过去:“什么事?”
前来禀报事务的是陈长史的长随之一,眼见着郡主面色不太美妙,那长随不敢废话啰嗦:“陈长史打发小的来问郡主,今日是不是要陪着王四公子出府转一转。”
不管如何,来者是客。王瑾是天子心腹,更是王丞相幼子,这两重身份,一个都怠慢不得。
姜韶华定定心神道:“一应招呼款待事宜,都由陈长史来定。下面不必来请示本郡主了。”
也就是说,郡主是不打算亲自招呼王四公子了。
长随心领神会,拱手领命退下。
陈长史听过这番话后,点了点头,迅速安排好了行程。亲自陪着王四公子在南阳郡里转了一日。
王瑾打起精神,不愿露出心中颓丧落寞,和陈长史同游了一日。
接连两日,陈长史都亲自作陪。
王瑾有些失望,忍不住问道:“陈长史,郡主今日也没空闲吗?”
陈长史面不改色地应道:“南阳郡事务繁多,郡主每日要坐镇王府处理各种琐事,暂时没有空闲。实在对不住王舍人了。”
张口称呼官职,是在提醒王舍人,你一个七品舍人,我正五品的王府长史亲自相陪,已经给足颜面了。
便是换了王四公子的尊称,堂堂南阳郡主也没有亲自作陪的道理。
王瑾碰了个软钉子,有些讪讪。到底年少,脸皮还薄,不好意思再提郡主,迅速转移话题:“南阳郡的新粮产量极高,今年救活了无数百姓。不知是何人种出的新粮?陈长史能否带我见上一见?”
随着南阳郡新粮在朝堂大放异彩在北方迅速传开,崔渡的存在也就不再是什么隐秘。至少,在南阳郡里,人人都知道崔公子是种出新粮的大功臣。
陈长史心念微闪,对王四公子亲切地笑道:“此事我拿不了主意,得向郡主请示。”
王瑾颇有风度地应道:“那就有劳陈长史了。”
陈长史亲自去见郡主,提起王瑾的请求:“……崔公子昨日晚上回了田庄。王舍人想见一见崔公子,不知郡主是否应允首肯?”
姜韶华显然早已思虑过这个问题:“本郡主正打算去田庄。王舍人想去,便让他同去。”
陈长史意味深长地看了郡主一眼:“这么一来,崔公子可就再也藏不住,要露于人前了。”
崔渡对南阳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姜韶华淡淡一笑:“崔渡不是物件,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意志。他想走,本郡主拦不住。他想留,谁也带不走。”
第391章 不同(二)
郡主真该照照镜子,看一看此刻的自己,一双黑眸都快闪出光芒了。
陈长史笑了一笑,一语双关地说道:“崔公子的性情为人,臣当然信得过。只是,崔公子有大才,如果朝廷有人要来挖墙脚,或是皇上直接下旨征召崔公子进京做官,总是一桩麻烦。”
“想要彻底解决这些麻烦,就得给崔公子一个永远留在南阳郡的身份和理由。”
姜韶华:“……”
姜韶华看着陈长史,无奈一笑:“陈长史,还有两个月才过年。过了年我也才十四岁,说这些为时过早了。”
陈长史捋一捋胡须,呵呵笑道:“臣就是提醒郡主一声,没别的意思。郡主别误会。”
提醒的次数可不算少了。
姜韶华笑了起来:“这件事我心中有数。”
陈长史欣然一笑,拱手告退,然后去见王四公子,传达郡主口谕:“种出新粮的功臣在田庄,郡主正好要巡视田庄,王舍人可以同去。”
王瑾听闻能和郡主同行,精神陡然一振:“多谢郡主,多谢陈长史。”
潭郎中闻讯,也坚持一同去田庄。
这两年,南阳郡的新粮光芒太盛。潭郎中在亲自见过玉米红薯的收成产量后,对这位藏在暗处的能臣也十分好奇。当然,潭郎中心里还存了私下招揽的意思。
这样的能臣,要是肯投到王丞相麾下,如虎添翼。
姜韶华知道潭郎中要同去,哂然一笑,却也没阻拦。
出行的时候,略显尴尬的事又来了。
姜韶华穿着武服,骑着花马,英姿飒爽。贴身丫鬟舍人和一众亲卫,也各自骑马。
潭郎中厚着脸皮上了马车。王瑾到底年少脸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