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0
有皇祖母心疼我,给我撑腰,我心里就踏实。”
郑太皇太后听着这话十分顺耳,欣然笑道:“哀家是你亲祖母,自然事事都向着你。朝臣们用心当差的,也都是好的,像安国公和纪尚书,就都是忠心的好臣子。王丞相张尚书戴尚书周尚书他们,做官的能耐不小,就是心里杂念太多,在朝堂里结党,左右朝政,十分可恶。”
没错,郑太皇太后还是和以前一样,在皇上面前不遗余力地贬低王丞相一党。
这法子或许老套,但是绝对有用。最亲近的人天天在你耳边说别人的不是不好,任你是谁也会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年少的太和帝对强势的王丞相,确实有诸多不满,他低声道:“平州瘟疫,平州乱军因瘟疫死了大半,已经溃不成军。这是老天给平州乱军的天谴,朕心里确实痛快。不过,平州还有二十多万普通百姓,岂能全部抛下不管。”
“王丞相不肯派人去平州,朝堂里倒有大半臣子都赞成。朕也实在没办法。”
郑太皇太后这一点倒是和王丞相意见一致:“平州已经成了乱军的地盘。别看乱军死了大半,说不定熬过瘟疫,乱军就会重新成军。这时候可心软不得。”
“瘟疫是天灾,每一次瘟疫爆发,都会死很多人。封了平州,不让瘟疫流传出来,也就是了。”
“再说了,韶华不是已经派孙太医去了吗?南阳郡就在北方,离平州近得多。就让孙太医一行人去,治好了瘟疫,是大功一件。朝廷重重封赏就是。万一有个好歹,孙太医一行人都死在平州了,也波及不到朝廷来。”
太和帝沉默不语。
他忽然有些羡慕远在千里之外的南阳郡主。
南阳郡不算大,完全是姜韶华的地盘,姜韶华说了就算。想做什么,一声令下便可。他这个坐在龙椅上的天子,却如提线木偶,说什么做什么,根本由不得自己。
郑太皇太后絮叨了许久,才将话题扯回来,说起了崔渡封赏一事:“……今日子羡进宫给哀家请安,和哀家说起此事了。”
“哀家想问问皇上,到底做何打算。”
太和帝有些无奈:“韶华堂妹三番五次献粮给朝廷,归根结底崔渡要占一半功劳。如果不是他种出新粮,南阳郡何来这么多粮食?朕是想依着韶华堂妹的意思,给崔渡封侯爵之位。奈何王丞相等人都不同意。”
郑太皇太后怜惜地叹了口气:“罢了,哀家也不为难皇上了。要不然,就退一步,给崔渡封个伯爵。哀家亲自写信,给韶华解释一二。”
“已经退到这地步,王丞相要是还敢啰嗦,哀家亲自去金銮殿和他理论。”
……
数日后,郑太皇太后的亲笔信到了南阳郡。
姜韶华看完信后,眉头舒展,微微一笑。
陈瑾瑜见郡主心情愉悦,也跟着笑了起来:“京城那边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姜韶华嗯了一声:“算是吧!到底能不能成,还得耐心等一等。”
官场之道,和商贾们做生意其实差不多。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她在奏折上写的是请封侯爵,心里想的其实就是伯爵之位。现在看来,是要如愿以偿了。
姜韶华令人去请陈长史冯长史过来,将郑太皇太后的书信给两位长史看了一回。
陈长史很是满意,捋着胡须笑道:“这等大喜事,要不要提前告诉崔公子一声?”
姜韶华笑道:“暂且不急。等朝廷正式的封赏和旨意来了,再说不迟。以免半途生出变数。”
冯长史关注的事就实在多了:“献给朝廷的军粮,是不是现在就开始准备?”
“不急,”姜韶华淡淡道:“我们南阳郡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等朝廷封赏来了,先给五成。另外五成,等明年再送去朝廷。”
冯长史松口气,拱手领命。
如此,又过了半个月,朝廷那边终于有了动静。太和帝派了钦差前来封赏宣读圣旨。
此时已是寒冬腊月,等钦差到南阳,正好是年底岁末。十四县的县令们都能赶来参加这一盛事。
南阳王府上下因此事忙碌起来。一直在田庄里忙碌的崔渡,也在崔平等人的催促下回了南阳王府。
回王府的第一件事,自然是要来见郡主,谢郡主恩典。
在一众王府属官的含笑注目下,崔渡一脸感激地行礼谢恩。
第411章 封赏
崔渡来南阳郡快四年了,渐渐习惯躬身拱手行礼。而且,他心甘情愿,没有一点勉强。
在众人眼里,崔渡的弯腰躬身,却有不同的意味。
陈长史冲冯长史使了个眼色。
冯长史嘴角弯了一弯。
崔平目中闪过喜悦振奋,看了儿子崔望一眼。崔望知道父亲这一眼是什么意思。他原本就打算留在南阳郡,现在朝廷给崔渡封了伯爵之位,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必须得留下啊!
姜韶华含笑上前,扶起崔渡:“快些起身。”
“等过几日,钦差来宣读圣旨,你就是长宁伯了。”
因农耕立功的伯爵,和因战功被封的武将勋贵不同。长宁二字,有百姓长乐安宁之意。
崔渡近来时常听卢琮崔平等人说起大梁爵位的等级和特权,对伯爵也有了些概念,咧嘴笑了起来:“那以后在南阳郡里,是不是除了郡主,就我的官最大了?”
姜韶华失笑:“爵位和官职不同。你还没成年,朝廷没有正式的官职给你,现在只有爵位。见了陈冯两位长史,你还是得行礼的。”
没等崔渡点头,陈长史立刻笑道:“这可万万使不得。我和冯长史不过是五品长史,哪里担得起长宁伯行礼。”
冯长史也笑着附和:“应该我们给长宁伯行礼才对。”
崔渡笑道:“在我心里,两位长史都是最可亲最值得敬重的长辈。以后我们不论官职,就论长幼。”
瞧瞧,必要的时候,崔公子的情商也是很高的。
宋渊会心一笑。
至于一旁的卢郡马,笑容就有些勉强了。
他忽然想起自己当年入赘时的情景。
姜嫣爱他,待他极好。南阳王对他这个女婿,却说不上如何满意,平日里客气中带着省视。他说话行事,不得不小心谨慎。在王府生活了数年,花了许多银子和心思,只结交了杨审理和邱典膳。
结果呢,邱典膳辞官远去,杨审理这根墙头草,被姜韶华弹压住,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狗腿审理。来投奔他的堂兄卢琮,口中说得天花乱坠向着他,真正实际的行动一桩都没有……
他三十多岁了,在众人眼里,还是个吃软饭的赘婿。王府上下,没人真心敬重他。
眼前这个崔渡,竟得了朝廷封赏。
长宁伯!
这可是能世袭能传家的爵位,是有封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