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0


牙点头应下,目送亲爹等身影离去,泪水忽然就涌了出来。

……

孙太医住进疫区帐篷一事,并未传开。知道的只有寥寥几人。

身为亲兵统领的秦海,当然是知道的。他是典型的武夫脾气,不善言辞,说话直接,张口就道:“孙太医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孙军医也别太难过,眼下稳住人心要紧。要是平州百姓彻底乱起来,我们这点人手,怕是都得交代在平州了。”

郡主花了数不尽的钱粮,派了这么多心腹前来,只有尽快研究出治疗瘟疫的药方,彻底防控住瘟疫,平州之行才算成功。

到那时,朝廷嘉奖,平州百姓归心,郡主的声望会在北方到达顶峰。

否则,一切心血就都白费了。

孙广白深深呼出一口浊气,用力点头:“秦统领说得对。父亲做了他想做该做的事,我们也有大把的事情要做。”

“今天不是要发放粮种吗?走吧!我和你同去。”

秦海应了一声,和孙广白一同去了粥棚处。

领完粥的百姓,小心翼翼地将碗里的粥饭仔细舔干净,便去排队领粮种。

负责发放粮种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这男子相貌英俊气度不凡,容貌竟和卢郡马有三分肖似。

孙广白秦海立刻打起精神上前寒暄招呼:“卢舍人怎么来了。”

没错,这个男子正是卢琮卢舍人。

从南阳郡来平州,一路奔波辛苦。卢琮在田庄历练几年,如今骑马千里奔波也撑过来了。他笑着拱手道:“现在田庄里还算清闲,总得有人送粮种指点百姓种新粮,我就向郡主主动请缨来了平州。”

田庄里其实一直忙忙碌碌,从没有清闲的时候。不过,崔渡身边现在有崔望做助手,卢琮便能脱身离开几个月。

卢琮做惯了培训农夫们种田的差事,来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特意印了许多薄薄的册子,上面以图为主,仔细描绘了新粮耕种的过程。

亲卫们个个都识字,百姓们领了册子看不懂的,可以随时问询。

卢琮不厌其烦地嘱咐:“这是粮种,种到地里几个月就有收成。万万不能煮了吃进肚子里,糟践了南阳郡特意送了来的粮种。”

卢琮到底做过数年郡守,此时板起脸孔来,颇有官威。

百姓们唯唯诺诺地应了。偶尔有个别胆子大的,张口说道:“大人放心。这粮种比我们性命都金贵,我们哪里舍得吃。”

卢琮已经很久没听到这样的称呼了,心里颇为感慨,脸孔依旧板得紧:“你们知道轻重就好。放心,我们郡主既然派人来了平州,就不会丢下你们不管。”

“这里的粥棚每日都有粥,不过,你们都有手有脚的,不能整日等饭吃。现在是春日,外面有不少能吃的野菜,有力气能下田的男人去干活种田,老人女子带着孩子去找能充饥的野菜。”

亲卫们将卢舍人这些话传开,排着长队的百姓们也就都知道了,七嘴八舌地应了。

做过郡守的卢舍人就是不一样,做事就是仔细利索。比他们这些拎刀砍人的武夫强多了。

秦海看一眼孙广白。

孙广白心领神会,低声道:“我私下去问问,看看卢舍人能不能留些日子。”

第422章 平州(五)

卢琮等人一直忙到天色漆黑,百姓们才一一散去。他们抱着粮种,像捧着稀世奇珍,一边走一边热切地讨论着要如何种新粮。仿佛今夜种下明日就能有收成一般。

“有希望,平州才能真正活过来。”卢琮低声对孙广白叹道。

孙广白这几个月来感受深刻,点点头附和:“卢舍人说的是。我和父亲刚来平州的时候,这里死尸遍野,苟延残喘活着的百姓个个神情麻木,说句不中听的,就是在等死罢了。”

“现在就不同了。虽然死了那么多人,也没有真正能防治瘟疫的药方,百姓们却都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和盼头。”

卢琮知道孙太医已经住进了疫区的帐篷里,长叹一声:“孙太医医者仁心,勇敢无畏,令人敬佩。”

孙广白心里沉甸甸的,打起精神道:“有一件事,我想和卢舍人商议。”

卢琮看一眼孙广白:“孙军医是不是想让我留在平州,打理这一摊子琐事?”

孙广白被说穿了心思,有些不好意思:“是。我每日要忙着熬药散药,秦统领负责维持秩序,整日都忙得脚不沾地。现在再多一桩发粮种补春耕的差事,实在是忙不过来。而且,我们也不擅长这些,所以才厚颜求卢舍人留下,不知卢舍人是否愿意。”

“我本来就打算留下。”卢琮笑道:“如果我怕,当日就不会自动请缨来平州。既然来了,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孙军医和秦统领信得过我,我也不和你们客气。以后粥棚和放粮一事,都交给我便可。”

孙广白大喜,用力握住卢琮的手:“这可真是太好了!”

“平州没了官府,乱军也死得差不多了,现在就靠着我们这点人手支撑。就该有卢舍人这等懂内务懂民政的人撑着。”

是啊!

没有谁比他卢琮更合适了。

平州原本有二十多万百姓,在瘟疫中死了近七成。这几个月里又陆续死了不少。所剩的不过五六万人。他当年做郡守的时候,治下就是五万多百姓。郡主允他所请,显然也是思虑到了这一点。

真没想到,生平还有一日,能再做几万百姓的父母官。哪怕没有正式的官职,也值得了。

卢琮心里涌起万丈豪情,当天晚上熬到四更天,写出了长达六页的平州暂行条例。

接下来数日,卢琮每日奔忙。

平州百姓们很快就察觉出和以前的不同。

粥棚处管理得更严格。每日要自带碗筷去领粥,不得重复排队。如果家中有锅灶柴火的,粥棚处会根据每家的人口直接发放一日口粮。就像卢大人所说的那样,家中男丁去春耕种田,老弱妇孺孩童漫山遍野寻野菜野果,下河摸鱼虾,好歹能混个七八成饱。

发放粮种处,每日都有专人登记。领了粮种的百姓,要说清自己家的耕地在何处。不时有人去田里转悠巡查,一旦发现粮种没有及时补种的,便会施以严厉的责罚。

还别说,真被抓到了两户这样的人家。其中一户是偷偷将粮种煮了吃了,另外一户,则是带上粮种当做口粮逃出了平州。

卢舍人当众处置了第一户,毫不留情地将全家老少通通打了二十板子。用绳索捆了手脚,扔在粥棚外。来领粥饭或口粮的百姓,走来走去都要啐上一口。就这么捆了五天,只剩一口气的时候,才被放回去。今年的粮种,是没有了。想补种也没机会了。

至于另外一户逃亡的百姓,卢舍人没有派人去追,直接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