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6
回兵部。汪侍郎留在兵部,刺一刺安国公郑太皇太后也就罢了,想彻底掌控兵部,难之又难。”
六部之中,吏部刑部工部三位尚书,都是王丞相的人。礼部李尚书和户部纪尚书算是忠于天子一派,安国公在兵部经营数年,王丞相安插几颗棋子是有的,想彻底掌控兵部,基本不可能。
太和帝再温软,也不会容忍丞相独揽政务,再掌控兵权。朝堂需要文武制衡,而不是大权独揽的丞相。
姜韶华今日施展手段,便是代太和帝给他这个丞相的警告。
“也罢,本丞相稳占上风,暂且缩一缩手。兵部那边的事,暂时不掺和了。汪沛此人,眼皮子浅行事冲动鲁莽,不堪大用。让人盯着他,别再给本丞相惹麻烦。”
……
隔日一早的小朝会,汪侍郎准时参加。
汪侍郎豁出一张脸,做好了被众人嘲笑奚落被南阳郡主羞辱的准备。没曾想,众臣见面寒暄,根本没人提昨日发生的事。
南阳郡主来了之后,也没多看他一眼,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今日小朝会开始,请丞相主持朝会。”
王丞相欣然领命。
宣读政务,众人商议,投票表决,一切如常。
汪侍郎不知该为自己庆幸,还是为自己的无足轻重而心酸。总之,心情复杂,难以言喻。
小朝会在正午前结束。众臣已经习惯了直接去各部衙门,继续当差做事。私下里不免要揣度一回。郡主今日还去不去兵部了?
当然去了。
“回禀尚书大人,郡主已经下马进了兵部衙门。今日依旧是高凉王世子随行。”
“汪侍郎和丁侍郎都出来相迎。小的远远看着,气氛还算和睦。汪侍郎对郡主恭敬多了,没有任何不敬之举。”
户部纪尚书捋一捋稀疏的胡须,略一点头:“已经被罚了半年俸禄,再不恭敬,就要被夺官去职了。汪侍郎还算识相。看来,是被人点拨过了。”
“继续去盯着,有什么动静立刻来禀报。”
盯着兵部衙门动静的,可不止户部。六部衙门都在御道两侧,算是紧挨在一处。兵部有什么动静,其余五部衙门都能很快收到消息。
盯了半日,兵部一切如常,没有昨日的好戏,不免令人失望。
直至傍晚,又有了新动静。
“什么?刑部查出那八个刺客的身份线索了?”礼部衙门内,李尚书在签押房里问询长随:“到底是什么来路?”
长随低声答道:“小的只打听到这些,具体内情不知。”
李尚书不耐地瞪了一眼过去:“没用的东西,继续去打探!”
长随应了一声,麻利地去打探消息。很快就打听出了最新的消息。
刑部戴尚书领着两位侍郎进宫,面见天子亲自禀报。
……
第507章 公心
“什么?”
天色已暗,昭和殿里灯火通明。近来心情顺畅龙体颇见好转的太和帝,此时一脸震惊,霍然下了龙榻:“那八个刺客,真的是左氏养的死士?”
戴尚书脸上没什么表情,拱手道:“这一桩刺客案,由杨侍郎亲自查探。杨侍郎熬了两夜没睡,查出了刺客的身份来路,就由杨侍郎亲自向皇上禀明。”
戴尚书年岁大了,刑部具体事务,都由两位侍郎负责。唐侍郎是左侍郎,原本稳压杨侍郎一头。不过,近两年来,杨侍郎和南阳王府来往密切,有南阳郡主在背后撑腰,已能和唐侍郎平分秋色。
此次刺客一案,杨侍郎从郡主手中接了刺客尸首,之后理所当然地成了这一案的负责人。在查出结果之后,戴尚书试图压一压,杨侍郎却坚持立刻进宫禀报天子:“尚书大人,此案有了重要的线索,必须要立刻禀明天子。否则,便有包庇凶手之嫌。”
“尚书大人素来清廉方正,想来不会在这等时候犯糊涂。”
如果是别的案子,压一压时间给丞相府送个口信倒是无妨。这可是刺杀郡主的刺客!太和帝亲自下过口谕,一定要严查到底!岂能拖延?
年近七旬的戴尚书,也担待不起,一边进宫,一边派人打发去丞相府送信。
此时,想来王丞相已经接到消息,火速想对策救左氏了。
杨侍郎上前一步,拱手沉声道:“皇上,这八个刺客面容俱毁,辨不出长相。他们穿的夜行衣和用的兵器,都是军中最常见的。就连暗杀用的弓箭,也是寻常普通的,没有任何标记和特殊之处。”
“臣仔细搜索,也没发现他们身上有腰牌或能证明身份之物。”
太和帝拧了眉头:“那你从何处可以断言,他们是左家养的死士?”
杨侍郎目中闪过一丝傲然自得:“回皇上,臣令刑部里的仵作细查他们的尸首,从他们的牙缝中发现了米粒大的毒药。这种毒药,毒性剧烈,只要咬破立刻就会毒发身亡。”
“臣请了两位擅长制毒解毒的名医去刑部辨别。这种剧毒,来自关外草原,且十分珍贵。等闲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能耐拿到这种毒药的,定然对关外十分熟悉,且身份地位高家资极为丰厚。”
“这等身手极高露面就死的刺客,养一个都要花费无数。此次刺杀郡主,就派出了八个。也可见,幕后之人对郡主恨意颇深。”
“种种条件加起来,足以断定,这个幕后黑手便是左家。”
太和帝面色难看,转头吩咐:“去请韶华堂妹过来。”
葛公公应了一声是。
一炷香后,姜韶华进了寝室。
杨侍郎将刚才说的,重复了一遍。姜韶华听完后,直接了当地说道:“也就是说,杨侍郎查到的证据,就是来自关外的毒药。另外就是和本郡主不对付,养得起死士。这三条加起来,就是左大将军?”
杨侍郎听着话音不太对劲,有些诧异地看了过去。
郡主不是要打压王丞相一派吗?
虽然证据虚浮些,不过,借此指证怀疑左氏已经够了。至少,能拖延左大将军起伏的时间,为郡主争取更多的时间。为何郡主不接话茬,甚至还有为左大将军说情的意思?
戴尚书和唐侍郎也有些吃惊,一同看向姜韶华。
姜韶华没理会他们三人,转头对太和帝道:“皇上,左大将军是国朝重臣,驻守边关二十年,为大梁立过汗马功劳。杨侍郎查出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是左大将军所为。”
“说不定,幕后主使正是要将这浑水泼到左家身上,进而将王丞相拖下水。朝堂再次陷入混乱争斗!”
所以,不管是不是左家人动的手,从朝堂大局来考虑,必须不是!
太和帝听懂了姜韶华的言外之意,心情颇为复杂:“以韶华堂妹看来,此事要如何处置?”
“继续查!”姜韶华淡淡道:“朝堂悬而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