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7


的案子,不止一两桩。王易还没被放出大牢,安国公被弹劾卖官,也没深究。区区一桩刺客案,臣妹并未受伤,且刺客都被杀了。慢慢查下去就是了。”

也就是说,为了朝堂安稳,姜韶华不愿借题发挥。宁可忍了这一回!

杨侍郎沉默了。

他忽然发现,自己还是低估郡主的胸襟气魄了。

他以为,郡主要打压丞相一党,要攫取权势。却没想到,姜韶华真正要做的是稳住朝堂和人心。

郡主竟然真的一派公心,全心为天子考虑!从无私心!

戴尚书也被震住了。他反应还算快,立刻拱手道:“郡主目光长远,眼界格局非常人能及,老臣心中佩服不已。”

姜韶华笑了一笑:“想来王丞相一会儿就会进宫面圣,到时候戴尚书将本郡主说过的话,代为转告王丞相。就说本郡主信得过丞相,也信左大将军。”

戴尚书拱手应是。

唐侍郎反应慢了一步,跟着拱手应是。

至于杨侍郎,也从震惊中回神,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表演,一脸羞惭地长叹:“都怪臣立功心切,查到一些有用的线索,就急不可耐地进宫禀报。实则证据不充分,差一点就冤枉了国之功臣。”

“臣错了,请皇上降罪。”

太和帝心情愈发复杂,半晌才道:“既然证据不足,再继续查。这桩刺客案,就交给杨侍郎了。”

杨侍郎恭敬应是。

“启禀皇上,王丞相前来求见!”

王丞相果然按捺不住进宫了。左大将军是王丞相真正的左膀右臂,而且将要起复,是王丞相伸往军中的一颗重要棋子,不容有失。

姜韶华心中了然,轻声道:“皇上,臣妹先行告退。”

太和帝点点头。

姜韶华离去后,王丞相进了天子寝室。

戴尚书唯恐王丞相不明情形说话有什么疏漏,抢先一步道:“王丞相来得正好。此案又有新进展。”

王丞相眉头一动,看了过来。

戴尚书迅速将刚才情形说了一回:“……郡主说了,此事绝非左大将军所为,更信得过丞相。”

王丞相:“……”

第508章 折服

王丞相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转折惊到了。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他不相信姜韶华会有这么高尚的胸襟。一定是为了邀买圣心,搏太和帝信任和欢心。

一定是这样!

一个黄毛丫头,怎么可能有明君之相!绝不可能!

王丞相迅速将汹涌的情绪按捺下去,对太和帝拱手道:“郡主眼明心亮,眼界格局非常人可比,老臣敬服。”

“老臣敢以身家性命为左大将军担保。左大将军忠心为国,兼且受过郡主的恩德,绝不会做出刺杀这等事!”

“请皇上明察!”

太和帝叹道:“丞相请起身!朕从未疑心过左大将军和丞相。你们都是大梁肱骨之臣,朕若连你们都信不过,这满朝文武,也无可信之人了。”

王丞相感动得老泪纵横,拱手深深作揖,拜了下去。

太和帝起身上前,亲自扶起王丞相,温言道:“请丞相代朕去一趟左府,将此事原委告知左大将军,令左大将军宽心。”

“还有,朕打算让左大将军执掌神卫营。”

神卫营的主将原本是卫将军。可惜,卫将军前年领兵平乱,在平州吃了大败仗,损兵折将。回京城后被问斩。

神卫营也因此一蹶不振,这两年来沦为京城驻军中最弱的一支。

左大将军往日是十万边军主将,也是军中第一号人物。现在起复执掌神卫营,自然有些委屈。不过,能重新在军中立足总是好事。

现在也轮不到左大将军挑三拣四。

王丞相忙代左大将军谢过天子恩典。

太和帝面露倦色,众臣纷纷拱手告退。几位中书舍人代天子送众臣出昭和殿。王瑾上前,扶住王丞相的胳膊。

众人识趣地放慢脚步,给这对父子留出说话的空间。

“今日郡主若是顺水推舟,左家便会陷入泥沼。左大将军也难再起复了。”王瑾低声道:“这份人情,左大将军要领,父亲日后也该对郡主客气礼遇些。”

王丞相意味不明地看了王瑾一眼,忽地说了句:“我本打算给你定亲,现在看来,还是再等一等吧!”

朝廷如泥潭,一旦踏入很难全身而退。

或许,姜韶华日后会改变主意,长留京城。

王瑾还有机会。

至于那个长宁伯崔渡,王丞相其实没怎么放在眼底。除了能入赘之外,还有什么能胜过王家未来的家主?姜韶华若真对权势有野心,就该知道,嫁入王家是最好的选择!

王瑾听出王丞相的话外之意,蓦然有些激动:“父亲……”

王丞相不紧不慢地打断王瑾:“送到这儿就行了,你回去吧!”

王瑾应了一声,脚步却未停,一直送王丞相至宫门处才回转。

王丞相上了马车,却未急着走。等了片刻,一个熟悉的身影果然过来:“下官和丞相同路,厚颜和丞相同行一段路。”

正是戴尚书。

马车平缓向前。车内风灯微微摇晃,王丞相的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戴尚书看着王丞相,忽地叹了一声:“不瞒丞相,今日郡主言行出乎意料,下官也为之折服。”

戴尚书也是三朝老臣,论资历,和王丞相相当。比起锐意进取锋芒毕露的张尚书,戴尚书平日在朝中低调得多。论私人交情,王丞相和戴尚书倒是更亲厚些。

也因此,戴尚书心里有什么话,就这么直接说了出来:“后生可畏啊!郡主可惜是女儿身,若是男子,这大梁江山由她来执掌最合适。我等臣子,也不必整日争斗,个个都低头当差做事便是。”

王丞相瞥戴尚书一眼:“你对郡主的评价倒是高得很。”

戴尚书苦笑一声:“郡主进京城不过月余,没说过一句多余的废话,没做过一桩蠢事。上能哄住太皇太后安抚住天子,下能弹压众臣稳住朝堂,朝议快了许多,六部衙门办差效率高了几倍。几位中书舍人都是千里无一的俊彦,和郡主一比,顿时黯然失色。”

“说郡主是仗天子之势,也不完全是。毕竟,皇上没生病的时候,也远远做不到这些。”

王丞相终于皱了眉头:“你说这些事是何意?莫非是想投入郡主麾下不成?”

戴尚书私下也不怵王丞相,张口应道:“再有半年,我就七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黄土都埋半截了。要是我再年轻二十岁,说不定就要更弦易张了。”

王丞相哭笑不得。

戴尚书笑了一笑,正色道:“下官是想劝丞相,郡主既有意缓和,丞相不妨顺势和郡主交好。本来也没什么解不开的仇怨,何必彼此为敌。”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