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9
汤有银对纪尚书十分恭敬:“皇上吩咐过,抄没家产一事由尚书大人全权负责。下官都听大人的。”
纪尚书略一踌躇,低声道:“张家那边,是否要看张尚书的颜面,抄家的时候稍微抬一抬手?”
张氏族人的家产里,说不准有几成是张尚书的。要是如实全部查抄了,张尚书便要损失惨痛,且颜面尽失。
纪尚书和张尚书虽然关系平平,到底同殿为臣,且都是六部尚书朝堂重臣。这样揭张尚书的脸面,纪尚书也委实有些下不了手。
汤有银一脸正气地答道:“下官以为,还是秉公处置才妥当。免得有些嘴碎的小人,私下里胡乱传言,那才是真的损了张尚书的声名。”
纪尚书干干地笑了一声:“这话有理。”
得,秉公处置吧!
万家抄了两天,抄出了数十万两金银和许多奇珍异宝。田产商铺倒是不多——大多都记在了万家族人名下。这也是朝堂官员们的惯例了。自家名下家产太多不成体统,一般会分出小半或大半记在族人名下。
万郎中犯的不是灭族之罪,族人都侥幸逃过一劫。不过,通通都被万郎中被砍头一事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留在京城。他们纷纷急匆匆地私下变卖家业,逃一般地离开京城,不知是回祖籍还是隐姓埋名换个身份求活路去了。
按理来说,张尚书这个族人就是个白身,也没正经经商做生意,不该有太多家产。没曾想,查抄出来的数额令户部众官员都惊到了。
竟然比万家的家业还要多!
库房里的东西记录了三大本,还有十几间铺子和几万亩良田。
户部官员们也有些吃惊,私下里纷纷嘀咕:“真没看出来,张府这般有钱。”
“嗐,你想想看,那可是吏部尚书。文官武将们要升迁,都得往吏部打点。吏部的油水,比我们户部只多不少。”
“张尚书这次也是倒了血霉,被皇上抓了个正着。”
“别胡说。犯事的是张四,是张尚书的族侄。张尚书顶多就是一个管束族人不严,被皇上数落几句也就没大碍了。尚书位置还不是坐得稳稳的。”
“能不能坐稳,现在可说不好……”
纪尚书面无表情地出现了,原本嘀嘀咕咕的一众官员,立刻闭了嘴。
……
纪尚书捧着几本账册进宫面圣。
姜韶华翻看账册,看了小半个时辰才看完。讥讽地扯起嘴角:“一个张氏族人,就有这般丰厚的家产,真是让朕开了眼界。”
“朕还听闻,张尚书夫人这两日病倒了。不知是忧思过虑,还是悲痛过度所致。”
姜韶华说这话的时候,没有背着任何人的意思。
也因此,很快就传进了张尚书府。
张尚书面色难看极了,一声不吭地去了内院,对躺在床榻上抚着胸口哀哀呼痛的老妻道:“别躺着了。再这么躺下去,皇上派太医来给你诊脉,到那时脸才是彻底丢尽了。”
张夫人这几日多了许多白发,嗓子都哭哑了:“妾身实在心痛。金银玉器之类也就罢了,那几万亩良田,当日都是好不容易买来的。你非要登在张四名下。现在可好了,都被查抄充公了。”
整整几万亩的上好良田,市价得有五十万两。张家积攒了几十年,像这样的大片良田,也只有两处。一处在祖籍,另一处就是京城郊外这一处大田庄了。当时为了避人耳目,张尚书将田产记在张四名下。结果,一夕之间,良田就被官衙查抄走了。
如此一来,张家的资产陡然少了六分之一。
这简直就是剜了张夫人的心窝。
张尚书铁青着脸怒骂:“哭什么哭!好歹没牵连到我身上。要是我被牵扯进去,吏部尚书的位置做不成了,到时候才有你好哭的。”
张家有今时今日,全靠张尚书。张尚书一发怒,张夫人就不敢再哭了,用帕子擦了眼泪,忧心不已地低语:“老爷,皇上手段这般狠辣厉害。我们以后可该怎么是好。”
张尚书正烦乱,哪有心情和老妻说这些,没好气地说道:“你把内宅管好了,其余的事不用你管。”
说完,张尚书拂袖回了书房,召了几个心腹幕僚去密议。
张夫人在寝室里捶胸顿足,大哭了一场。
然而,张夫人哭得再撕心裂肺,被抄没走的家产也回不来了。
第678章 军费(一)
姜韶华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
国库里多了两笔堪称巨额的意外之财,不必等几座王府抄没来的家业,也足够支应军费了。
姜韶华对户部的办差效率表示满意,在半个月一次的大朝会上着意夸赞了纪尚书一番。
纪尚书诚惶诚恐地谢恩。
姜韶华微笑问询:“纪尚书,今年的军费,何时能划拨到兵部?”
国库前所未有的充实,给足了纪尚书底气。纪尚书挺直腰杆应道:“回皇上,户部正在测算军费和各项用度,最多六七日,便能将今年的军费划拨到兵部。”
姜韶华略一点头,紧接着点了丁侍郎的名:“丁代尚书,纪尚书的话你也听到了。趁着这几日,兵部也将所有兵册都清点一遍。到时候发放军费的时候,别出什么岔子。”
“如果胆敢有人克扣军费,或是打着过手就要沾些油水的念头,万郎中的下场就在眼前。”
这柄悬着的铡刀,即将悬到兵部上空。
丁侍郎后背冷汗当时就下来了,面上倒是镇定,拱手应道:“请皇上放心,臣一定办妥这桩差事。”
接下来,他就是不吃不睡,也得睁着眼睛盯着兵部众人。要是再惹出什么乱子来,他这个代理尚书,怕是也没有转正的那一日了。
姜韶华见丁侍郎领会了自己的意思,还算满意,张口道:“朕前些日子,派人回南阳郡送信,让亲卫营的秦统领等人来京城。发放押送军费不是小事,朕打算增派些人手,协助兵部办妥差事。丁代尚书意下如何?”
丁侍郎想也不想,立刻应道:“臣正发愁兵部人手不足,皇上派人来协助,正解了臣的燃眉之急。臣代兵部上下,谢过天子恩典。”
一旁的汪侍郎,心里颇不痛快。不过,户部有汤有银,兵部掌管大梁所有兵马,天子要安插个心腹进兵部,也是理所应当之事。他根本就没有质疑的立场。
大朝会散后,众臣各自回官衙办差。
丁侍郎回了兵部后,召集兵部所有官员,张口将差事一一安排下去。最后郑重地强调:“这些日子,户部里的热闹,大家也都瞧见了。”
“过几日,三百多万两的军费划拨到兵部。朝堂内外多少双眼睛都看着我们,皇上更会密切关注兵部的一举一动。”
“该怎么当差做事,不必我多说,大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