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18


郎的代理尚书一职,长则三年,短则一年。兵部尚书的位置,就是他的。你这个兵部左侍郎,要全力辅佐丁尚书。如果你做不好,或是不愿做,多的是愿意做兵部左侍郎的臣子。”

“朕的话,你可听明白了?”

汪侍郎被敲打拿捏得没了一丝火气,继续低头应是。

可不是么?朝堂里缺什么都不缺人。不说别的,就是兵部里,便有一堆觊觎兵部侍郎职位的。私下来天子面前告状的,定然就是其中一个。

一个萝卜一个坑,他这个萝卜被撬走,自然就有别的萝卜来填补了。

丁侍郎倒是厚道,没有趁机落井下石,还张口为汪侍郎求情:“皇上息怒。汪侍郎性子急了些,心直口快,其实他对皇上素来恭敬,并无忤逆之举。”

姜韶华扯了扯嘴角:“朕听闻,汪侍郎私下发牢骚,骂得最多的可不是朕,而是你丁侍郎。你倒是厚道,半点不记仇,还在这儿为他说情。”

丁侍郎笑得宽厚:“臣比汪侍郎年长十岁,进兵部早了几年。除此之外,确实没什么胜过汪侍郎的地方。”

“汪侍郎对臣不服气,情有可原。换了臣,也一样不服不忿。”

“臣既做了兵部尚书,就该有一部尚书的涵养和度量,这点口舌之争,臣不会放在心上。”

姜韶华笑着赞道:“丁侍郎确实好涵养。”

汪侍郎简直连头都抬不起来。

丁侍郎表现得越大度宽容,越发映衬得他小鸡肚肠心胸狭隘。

亏得今天不是大朝会也不是小朝会,站在昭和殿内的,除了他们只有陈长史和王中书令。要不然,他今日真是颜面扫地,以后再没脸抬头做人了。

天子的声音传了过来:“行了,没别的事,你们两个领了差事就退下吧!”

丁侍郎汪侍郎一同拱手告退离去。

陈长史捋了捋胡须,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经此一遭,汪侍郎也该老实安分一些了。”

今日天子和丁侍郎一搭一唱,将汪侍郎挤兑得都快没立足之处了。

姜韶华挑眉,悠然一笑:“那就得看汪侍郎脑子能否转过弯了。”

……

汪侍郎出宫之后,一路沉默,一言不发。

丁侍郎同坐一辆马车,也不出声。待到了兵部衙门后,丁侍郎将所有人都叫过来,把天子吩咐的差事交代下去,让所有人都写一份条陈。到时候集思广益,整理成一份奏折。

换在往常,汪侍郎定会跳出来,对丁侍郎的安排挑三拣四,发表一些建议或意见。

今日汪侍郎出奇地安静,拱手领命,就回签押房去忙活了。、

兵部众官员颇有些不习惯,私下里挤眉弄眼:“真是稀奇,汪侍郎今天怎么不抬杠了。”

“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

“换我我也不服气。兵部里的大小事情,汪侍郎操心更多做得也好。而且还是左侍郎,背后有王丞相撑腰。结果郡主一登基,立刻就推了丁侍郎做尚书。汪侍郎心里岂能痛快。”

“嗐,都别多嘴。两位侍郎大人你争我斗的,我们站在一旁瞧瞧热闹。谁赢了我们就给谁鼓掌助威。”

这些闲言碎语,总会悄然传进丁侍郎汪侍郎耳中。

兵部就这么大的地盘,官员们口中说不分派别保持中立,其实都是鬼扯。这边闲话,那边就溜去告状了。

丁侍郎不动声色地听完:“罢了,我知道了。退下吧!”

到了汪侍郎这边,来嚼舌根的官员被汪侍郎的黑脸吓了一跳:“滚回去。以后听差办事,别像长舌妇似的,到处嚼舌头。”

那个嚼舌根的官员灰溜溜地走了。

汪侍郎面色复杂地捏着笔,沉默许久,才又重新落墨。

第688章 拿捏(一)

短短两日,丁侍郎便呈上了奏折。

这一回,只丁侍郎一人进宫面圣,汪侍郎不见了踪影。

姜韶华一边看奏折,一边随口问道:“汪侍郎今日怎么没一同进宫来?”

丁侍郎一脸厚道:“回皇上,汪侍郎前日在宫中听了天子一番训诫,深感羞惭,今日无颜进宫面圣奏对。臣叫不动他,只得独自进宫来了。”

姜韶华笑着瞥一眼丁侍郎:“汪侍郎是块硬骨头,想拿捏住不是易事。这回他难得低了头,丁侍郎可别错过好机会。”

大朝会不必说,庄严肃穆。小朝会上,一众重臣各自禀报奏对,商榷的都是国朝大事,容不得嬉笑。

唯有单独宣召臣子的时候,天子才会表露出平易近人又风趣随和的一面。这也是天子心腹重臣才有的待遇了。

丁侍郎心头一热,拱手应道:“皇上每日操劳政务,还要为臣驾驭下属这点小事操心,臣实在羞愧。”

姜韶华微笑道:“这有什么可羞愧的。朕将你推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就得让你坐稳这个位置,替朕看好兵部。”

“六部中,其余五部皆是文臣,各有差事。唯有兵部,掌管兵事,也掌管着大梁所有军队。对朕而言,兵部才是六部中最要紧的,更甚过户部吏部。朕选你掌管,是因为朕信得过你。朕也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这个兵部尚书。”

士为知己者死。

丁侍郎这个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油条,听着天子这一番话,竟有了久违的热血,斩钉截铁地应道:“臣定然不负皇上。”

姜韶华看着丁侍郎,缓缓道:“朕不听虚话,说得再好,都不如脚踏实地当差做事。丁侍郎,明年八月诸军营演武,朕要看到四支真正的精兵,没有缺额,没有空饷。”

丁侍郎肃容应是:“臣知道了。臣一定会盯着御林军神威营勇武营英卫营,督促他们招募新兵日常操练。”

没错,这本来就是兵部应该做的差事。事事都要堂堂天子过问,还要兵部尚书做什么?

丁侍郎做三把手做惯了,当差不能说不勤勉,却也少了些兵部一把手的霸气和担当。此时才有了兵部尚书的风采。

姜韶华赞许地点点头:“好,丁侍郎说的话,朕都记住了。等军队演武过后,朕便让你这个代理尚书做真正的兵部尚书。”

“丁爱卿,朕以后便将兵部全部托付于你了。别让朕失望。”

丁侍郎热血上涌,高声应道:“臣一定用心当差,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姜韶华笑了起来:“最后四个字不大吉利。用心当差做事便行了,鞠躬尽瘁就太过了。好好保重身体,给朕做二十年兵部尚书。”

丁侍郎今年已经五旬,按着朝堂惯例,三品以上的重臣,可以一直任职。像戴尚书,都是七十岁的人了,还没辞官告老哪!

天子亲自画饼,丁侍郎欣然接过:“皇上的话,臣都听进耳中,记在心里。臣愿大梁国泰明安,皇上成为一代明君,日后史书记载,臣也能沾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