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19
光在青史留一笔君臣相得的佳话。”
谁说丁侍郎沉默少言了?这份圣前奏对的能耐,没有几十年的官场历练,根本练不出来。
姜韶华又是一笑,低头将奏折看完,然后之处奏折中不妥的两三处:“这一处不妥,要改。”
“还有这一处,也不太妥当。得再议一议。”
丁侍郎捧着天子亲批的奏折回兵部,召集兵部官员,群策群力,继续修改条陈。
兵部官员已经接连忙了多日,今日眼看着又要加班熬夜了,个个心里叫苦不迭。
以前丁侍郎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对同僚下属都很宽和。如今做了代理尚书,脾气依然很好,从不拍桌子骂人发脾气。就是做事忽然勤快起来了,他们也跟着忙个不停。就像拉磨的驴子,不停转啊转。
想想太和帝还在世的时候,哪一桩差事不得磨个十天半月才出结果?哪像现在,几乎天天都要开会布置差事,隔日就要章程……
看看丁侍郎精神抖擞的样子,进宫面圣一趟,就像打了鸡血似的!
兵部众人心里疯狂腹诽吐槽,面上却不敢流露出来。
官大一级压死人,没见上蹿下跳的汪侍郎都老实安分了吗?他们可没那么头铁,该低头的时候就得迅速低头,该做事的时候也就做事吧!
……
昭和殿里,陈舍人低声说笑:“皇上对丁侍郎确实恩宠有加。换了我是丁侍郎,定然对皇上感恩戴德,为皇上赴汤蹈火。”
姜韶华放下奏折,起身在殿内走两个来回,带着肚中的孩子一同休息片刻。闻言失笑:“哪有这么夸张!像丁侍郎这样的官场老油条,最会审时度势。现在兵部缺人,朕没别的可用之人,只能先让他顶着兵部尚书之位。”
等过个几年,朝堂安稳了,用得顺手的留下。还是刺头的,就得一个个地拔了,挪出空位来。
这几年内,君臣要彼此熟悉,彼此磨合。
说起来,打理朝堂政务,和内宅掌家也有些相似之处。一个个心思各异的重臣,就如后宅里的管事。各有山头派系,也有各自的利益计较,且人人性情脾气不同。
想拿捏掌控住他们,就得仔细研究他们的性情脾气优点缺点,最重要的是拿捏住他们的短处痛处。
先以威慑之,再以怀柔或施恩或敲打诸多手段,慢慢收服众臣。
这注定了会是一个漫长的君臣角力。天子手段厉害,才能降服众臣为己所用。反之,就像太康帝太和帝,驾驭不住众臣,成了龙椅上的木雕摆设。甚至会被群臣左右,政令出了皇宫到了六部衙门里,就会被扭曲。
六部之中,姜韶华先对户部动手,再敲打兵部。银子和兵力两手都要牢牢抓在手中。
这些帝王心术和驭臣之道,不便多说。
姜韶华随口说笑几句,便住了口。以陈舍人的聪慧伶俐,私下里慢慢揣摩领会吧!
第689章 拿捏(二)
军队演武的条陈细则,反复商议,才真正定下。然后抄录成了数份,一份呈给天子,一份留存兵部。另外四份,则送入包大将军左大将军等四人手中。
至于边军,要镇守边关,这一份演武的条陈根本用不上。不过,天子对边军也有练兵的严格要求。兵部又继续忙碌,为边军制定练兵考核细则不提。
再有各地的驻军,也不能散漫度日。朝廷今年发足了军费,那各支驻军也得操练起来。
于是,兵部又得继续加班开会忙碌……
丁侍郎汪侍郎有长住衙门不回家的趋势。兵部衙门每日到了晚上,都是灯火通明。
户部也不遑多让。
宋渊宋统领已经带人抄没了东平王府的家产,除了不能挪动的田庄商铺,其余能搬动的金银玉器珠宝古董珍玩统统都运到了户部。户部要逐一清点登记入库,焉能不忙碌?
纪尚书反复嘱咐户部众官员:“要如数登记清点,要是出了什么差错,自己进宫去向天子请罪。”
“王丞相都没能保住万郎中。你们好好想想,一旦差事有纰漏,谁能保得住你们。”
户部里有太皇太后党官员,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有些不服气。天子对王丞相不客气,那是因为王丞相已经不再上朝处理政务了。后宫里的太皇太后,连皇上都得敬着捧着。他私下孝敬一些给太皇太后,难道皇上也要斩了他不成?
这个官员,官职更低一些,是五品的户部员外郎。在数年前就投向了太皇太后。
他官职不高,却油水丰厚,时常孝敬郑家和太皇太后。自恃靠山强硬,在清点登录的时候,留下了一批最珍贵的宝物,转头就悄悄送到了景阳宫。
这些小动作,自然瞒不过纪尚书。
纪尚书气得够呛,将那个姓蒋的员外郎叫过来,痛骂了一顿。
蒋员外郎也不心虚,理直气壮地应了回去:“尚书大人,下官可没贪一星半点。留下的宝物都是孝敬太皇太后娘娘的。东平王府的家产,本来也都是天家的。皇上忧心国库,都划拨充入国库。下官截留一部分,送去景阳宫,又不是落到了外处。”
眼见着蒋员外郎头铁脖子硬的德性,纪尚书冷笑一声:“你仗着宫中靠山,不将本尚书的话放在眼里。也罢,本尚书就亲自进宫,将此事禀报皇上。看皇上如何发落处置!”
说完,便甩袖而去。
……
在纪尚书进宫之前,汤有银的消息已早一步送进了宫中。
姜韶华听闻这个消息后,哂然道:“这个蒋员外郎,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应该是景阳宫之前暗中吩咐过,他才正大光明地截留一部分宝物送进了景阳宫。”
郑太皇太后这是不甘坐视东平王府的家产全部充入国库,好歹要分一杯羹。
风尘仆仆休息了一日便来当差的宋渊,皱了眉头,低声道:“太皇太后这么做,会削弱皇上威信。”
姜韶华登基不满三个月。新官上任都要三把火,新天子登基,自然也要展露种种手段震慑众臣。
郑太皇太后这么做,简直是在拖后腿。
对付郑太皇太后,又和对付王丞相不同。姜韶华重用王瑾,给了王丞相一定的政治承诺,换来王丞相的默默退让。郑太皇太后也因郑宸谋逆叛逃一事,被拿住了痛脚,这几个月来还算安分。现在忽然来了这么一出,说起来,就是索要些财物,不值得翻脸反目,不管不问又不行。
如何处置此事,就要拿捏住分寸尺度了。
姜韶华略一沉吟,有了主意:“等纪尚书进宫,先听听纪尚书怎么说。”
纪尚书进宫面圣,先将此事原委说清楚。然后坚定表明态度,要重处蒋员外郎。
只要姜韶华顺水推舟,此事也就这么过去了。借纪尚书之手处置蒋员外郎,郑太皇太后恼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