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37


室里没有外人,陈长史直言不讳地应道:“是,丁侍郎私下和臣说了,管战马和掌管武库的,都是郑尚书的人。每年郑尚书都从中捞大笔银子。”

面对这等贪婪无度的蛀虫,想不动心火,何其难!

姜韶华目中闪过怒气,还没说话,一直守在床榻边的崔渡便忍不住道;“千万别动了胎气。”

姜韶华深深吐出一口闷气:“嗯,我不生气。”

“不过,这件事终归要解决。陈长史,你代朕去一趟兵部,看看到底缺多少战马和兵器铠甲。先从御林军调用,要保证英卫营的将士出征时军备充足。”

御林军负责护卫京城安危,即便是派军队去平乱,也不会派出御林军。所以,从御林军调用军需最合适。

陈长史立刻拱手领命。

待陈长史离去后,姜韶华对崔渡道:“我明日就要上朝。”

崔渡没有阻拦,只道:“我陪你一同上朝。”

他这个长宁伯兼农部尚书,平日从不上朝,都在皇庄里埋头做事。不过,想上朝的时候,品级官职摆在这儿,谁也不能说他没资格。

姜韶华笑着点点头。

……

结果,隔日一早,穿好龙袍的姜韶华刚出寝室的门,就遇上了郑太皇太后。

郑太皇太后接连吃了几日闭门羹,又因满朝弹劾安国公的奏折大发雷霆,吃不香也睡不好。一眼看去,双目泛红,满面皱纹,苍老憔悴了许多。

“哀家今日总算见到皇上了。”郑太皇太后冷笑一声,颇有些阴阳怪气的意味:“哀家原本还以为,皇上打算一直躺着安胎,不再上朝了。”

崔渡反射性地想上前。

姜韶华以目光拦下崔渡,然后对郑太皇太后叹道:“御案上堆满了弹劾安国公通敌叛国的奏折,朕哪里还躺得住。”

“祖母,不是朕不想护着郑家。实在是他们父子做的太过分了。当日边军大败,彭城被屠戮一空,还被掳走了几万青壮百姓。左大将军因此被罢官去职,边军主将换成了范大将军。”

“赵武一直躲藏在豫州军。现在郑宸也在豫州军营,可见早有勾连沆瀣一气。”

“众臣群情激昂,要朕严查重处。祖母说,朕该怎么办?”

郑太皇太后:“……”

第709章 谈判(二)

一提赵武和郑家父子,还有当年的边军大败,郑太皇太后的怒火就如被迎头浇了一盆冰水。

从头凉到心。

可不就被拿捏住了痛处短处?

郑太皇太后面色僵硬了片刻,不得不放低姿态,声音也放缓:“这事没有确凿的证据,岂能只凭推断便定罪。”

“说不定,赵武在豫州军只是凑巧。郑宸逃去豫州军,也是碰巧了。”

姜韶华一脸无奈:“祖母说这样的话,我自然是信的。可满朝文武能信吗?一个凑巧,能堵得住悠悠众口吗?”

郑太皇太后被噎了一下,语气愈发缓和:“你是天子,”

你说的话,他们谁敢质疑?

姜韶华淡淡道:“天子的威信和权力,要用来治理朝政,不是用来庇护罪臣的。”

郑太皇太后:“……”

崔渡简直想膜拜他的女帝陛下。

短短两句话,含而不露,威而不发。轻描淡写间击中对方的痛处,实在厉害。

郑太皇太后知道自己已完全落于劣势居于下风,僵持了片刻,终于使出了最后的手段。

“哀家不管这些,总之,哀家不能眼睁睁看着郑氏一族灭亡。”

“哀家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禁不起娘家被灭族的祸事。你但凡有一分孝心,看在哀家的颜面上,好歹要保住郑家。”

郑太皇太后半是做戏,半是真情流露,说着竟红了眼,两滴浑浊的老泪将落未落,看着煞是可怜:“韶华,权当是哀家求你了。”

姜韶华长叹一口气,伸手扶住颤颤巍巍满脸悲戚的郑太皇太后:“我会孝敬祖母给祖母养老。祖母何必这般固执,为了保一个郑家失了太皇太后的尊严和体面。”

“祖母这般在意他们护着他们,可他们又是怎么对祖母的?是祖母给了他们父子权势,他们却背着祖母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叛国之举。这将祖母置于何地?将信任他们的堂兄置于何地?”

“现在郑宸挑动豫州军起兵叛乱,可见根本不在意祖母在宫中处境。祖母为他们弯腰低头,值得吗?”

郑太皇太后被戳中痛处,将落未落的浑浊老泪,立刻就涌了出来,滑过苍老的面颊。

姜韶华又是一声叹息,从陈舍人手中取过一方帕子,为郑太皇太后擦拭眼泪:“我知道,祖母一直心系郑家。这些年,他们父子也为祖母办了不少差事。可归根结底,还是祖母给他们的更多。祖母不欠他们,也不欠郑家分毫。现在更不必为他们落泪。”

“韶华,”郑太皇太后老泪横流,紧紧抓着姜韶华的手不肯松开:“祖母求你,保住郑家。兵部尚书的官位,让安国公自己请辞,爵位也可以收回。”

姜韶华沉吟不语。

郑太皇太后咬咬牙,继续低语道:“郑宸非死不可,让安国公上奏折,将赵武一事都推到郑宸的身上。郑家开祠堂,将郑宸逐出家谱。”

这就是要弃车保帅了。

姜韶华淡淡道:“郑宸已经叛乱,多一项少一项罪责都无碍大局。”

也就是说,这样的条件还是不足以打动天子。

郑太皇太后继续忍痛割肉:“哀家让郑家献出三成家业,充做军费。”

真金白银拿出来,才算有些诚意。

姜韶华眉头略略松了一松:“朝廷出动英卫营精兵去豫州平乱,确实耗费极多。昨晚兵部丁侍郎还上了奏折,兵部战马良莠不齐,武库里的兵器铠甲都有极大的损耗。朕只得先从御林军军营那边征调一批能用的战马和兵器。”

这都是安国公在任时捅下的篓子。自然也该由安国公补齐。

郑太皇太后其实不太清楚这是何等巨大的缺口。不过,眼下被姜韶华拿捏住了命门,只有丢盔弃甲的份:“兵部缺的战马和兵器,都让郑家补齐。”

姜韶华嗯了一声,看着郑太皇太后。

郑太皇太后委屈不已:“哀家已经一退再退了。你该不是要哀家掏出那点私房体己来补朝廷的窟窿吧!”

朝廷那么大的窟窿是哪儿来的?

朝堂里一堆硕鼠,眼前这位太皇太后也极为贪婪。“那点私房体己”早就超过国库了。

姜韶华心中冷笑连连,口中很是温和贴心:“祖母一把年岁,存些私房,以后还不是传给儿孙。祖母且放心吧!我绝不会动祖母私库的主意。”

传给儿孙?

这话再次刺痛了郑太皇太后。

儿子早亡,长孙更是英年早逝。现在就剩一个八岁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