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95
位天子耳目还算客气。
现在杨政主动要去,周尚书没有拒绝的道理,点头就应了。
时间紧急,三日后就得出发。杨政令长随准备行李,然后将自己整理记录好的几本册子都带上了。
这几本册子上,记录着工部所有官员的资料。原本只是简单的姓名籍贯年龄之类,如今已越发详尽仔细。每个人的性格喜好办差习惯都有,还有各人的关系网,私下和谁有恩怨之类的。
工部差事杨政依然不熟悉不擅长,查案查人,杨政可是专业的。
有杨政这么一个硬钉子,工部官员们连说话都谨慎多了。
比起全员出动的工部,户部出的人手不多,却最是忙碌。
汤有银接连熬了几晚,熬得双目赤红。在他身边听用的几位新科进士,也跟着忙碌了几天几夜。
男进士们体力还算好,三个新科女进士都是千金闺秀出身,何曾吃过这样的苦头。有一个直接病倒了,不得不回家歇着。被户部官员们在背地里讥笑了一回,什么“女子就该在内宅里安分待着哪能当差做事”之类的难听刺耳话,都说出了口。
另两个新科女进士听了一耳朵,被气得不轻。
这两个女进士,一个是范阳卢氏的卢青青,一个是博陵崔氏的崔允儿。
两人都是天子正经的姻亲,分别考了女进士第四名第五名,心气自然高。对留在宫里当差的三人也不是那么服气。
陆真也就罢了,王舒和李芳菲就是靠山强硬,真论才学,她们半点不输。她们先去礼部,然后轮转来了户部,每日铆足劲学习当差。
现在户部忙得脚不沾地,偏偏还要一位女进士身子骨弱拖了后腿,连累得所有女进士都被取笑。她们两人心中忿忿不平,索性对汤有银主动请缨,自请去赈灾。
纪尚书近来确实为了抽出人手头痛。
赈灾救济一事,户部占大头。筹措赈灾粮食供应军队钱粮等等琐事,都要落在户部。这等时候,恨不得一个人多生几只手,哪里还有多余的人手?
两位女进士毛遂自荐,着急上火的纪尚书索性就允了,将两人的名字列在了名单上。
有军队随行,还有大批官吏前去,几个女进士身在其中,倒没什么安全之忧,就是忙碌辛苦些。
姜韶华看到六部呈上来的名单,原本紧皱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转头对陈舍人笑道:“这回自请去赈灾的新科进士,共有三十二人。其中有八个女进士。”
陈舍人笑着接过话茬:“积极上进的,自然会抓住机会。不管差事做得如何,这份勇气便值得赞许。”
姜韶华嗯一声:“将他们的名字都记下。日后选官,先紧着他们。”
陈舍人点头应下。
她如今也是有一堆下属可差遣的人。这个月诊出了喜脉,动笔的差事就得给陆真了。。
姜韶华看完纪尚书呈上来的奏折,忍不住叹了口气:“朝廷连年亏空,朕登基后抄了那么多大户,禁不住花银子的地方太多。这回六县受灾,赈灾救济就是个无底洞,光靠户部怕是不成。”
换在以前,遇到这样的天灾,朝廷也就是嘴上尽力救济,真正实施起来,就是以安抚人心为主。只要灾民们不闹成民乱,淹死饿死病死的再多也无妨。
死得人多了,活下来的人少了,自然也就熬过来了。
姜韶华说的全力赈济,就是字面意思,要尽力救下所有受灾的百姓。这对财政刚缓过劲的国库,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陈舍人最熟悉天子的性情脾气:“皇上是要从南阳郡拨粮?”
姜韶华目光一闪:“是,朕亲自写信给冯长史,令他将能动的粮食都送去受灾的县衙。”
“朕还打算,从内务府拨银买粮。”
从郑太皇太后的钱袋里掏银子,当然不是易事。
姜韶华吩咐道:“去景阳宫传口信,就说朕看完奏折,就去给太皇太后请安。”
第774章 峥嵘(一)
陈舍人奉令去景阳宫传话。
郑太皇太后断断续续地病了几个月,一直在养病。这些时日身体颇有好转,正翻看着内务府送来的账册。听闻天子要探病,轻哼一声,对赵公公道:“皇上这是要来打哀家的秋风。”
黄河泛滥,受了水灾的县城有六个。朝廷这些日子为了赈灾一事忙得焦头烂额,姜韶华根本无暇来后宫。今日忽然主动要来景阳宫“探病”,背后岂能没有缘故?
不得不说,郑太皇太后也算了解姜韶华了。
赵公公面上陪笑,心里暗暗腹诽。整个皇宫都是皇上的,内务府也是皇上的。皇上是忙着国家大事,没和攥着内务府不放的太皇太后较劲。
真计较起来,皇上想从内务府拨多少银子就拨多少,谁能拦得住?谁有资格拦?
郑太皇太后可没这份自觉,理直气壮地将内务府当成了私产。毕竟,她老人家执掌后宫几十年,内务府一直都是她的钱袋子。从上到下基本都是她的人。李太后接手几个月里,也没敢做大动作,只安插了两三个人。
想从内务府拿银子,必须她这个太皇太后首肯。
姜韶华总得许些好处,她才能点头。
郑太皇太后心里盘算着,不紧不慢地吩咐下去:“去御膳房传膳,多点几道皇上爱吃的。”
赵公公奉命而去。
约莫一个时辰后,天子驾临。
郑太皇太后是长辈,无需出来相迎。赵公公领着一众内侍宫人恭敬地迎了出来。
姜韶华身侧分别是宋统领和陈舍人,身后一众身高力壮的亲卫,声势浩荡。
亲卫们大半留在景阳宫外,约有二十多亲卫跟着天子进景阳宫。
“祖母,”姜韶华行晚辈礼,亲热地喊了一声。
郑太皇太后笑呵呵地应了,然后心疼地叹了口气:“哀家知道国事要紧,皇上也得保重自己的身体。瞧瞧你,眼下都有青影了,定是这几日都没睡好。”
姜韶华也随之叹气:“南方受了水灾,一想到有数以万计的百姓衣食无着,朕哪里还能吃得下睡得好。”
郑太皇太后嗔怪道:“这是天灾,非人力能抗拒。救灾赈济安顿百姓,也不是一两天能做完的事,再急也得吃好睡好。”
姜韶华笑道:“还是祖母最疼我。”
郑太皇太后扯起嘴角,一脸慈爱:“你是大梁天子,朝堂大事要靠你,后宫这一堆老少,也都指着你。哀家能不心疼你么?”
心疼归心疼,绝口不提出银子的事。
姜韶华也不急,陪着郑太皇太后闲话,等平王来了之后,一同去用晚膳。
平王这半年来又长高长胖了一些,脸孔白白嫩嫩,是个俊俏的胖子。且无忧无虑,整日都开心得很。
平王对姜韶华十分亲近,硬是要坐在姜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