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94
一众朝臣纷纷出列,慷慨激昂地谏言如何赈灾。
朝廷赈灾也是有惯例的。像黄河泛滥这样的天灾,必须要赈灾救济,不讲成本和人力,朝廷能拿出多少钱粮就拿出多少,尽可能地救济所有受灾的百姓。
之所以说尽可能,是因为赈灾得有官吏们去做。但凡是差事,总有人当得尽心,也有些无耻之辈,趁着这大好机会发一笔国难财。
譬如,朝廷拨粮赈灾,总要买粮运粮。这其中就有许多可以做手脚抹油水的机会。再譬如,粮食到了各地,在赈济发粮的过程中,又会滋生出许多贪墨之举,滋养许多蛀虫。朝廷拨下的巨额赈灾钱粮,最终到受灾百姓手中的最多也就三四成。
这些见不得台面的勾当,朝臣们都是门清。可以说,每次遇到大灾的时候,就是一场从上至下都捞得盆满钵满的盛宴。
姜韶华显然也很清楚官场这一套陋习。
她目光冷冷地扫过众臣的脸孔,缓缓道:“朕不便离京,陈长史代朕前去,统领赈灾一事。所有衙门所有官员,都听陈长史调遣号令。”
“陈长史!”
在大朝会上素来低调的陈长史,迈步上前,在众目所瞩之下高声应道:“臣在。”
姜韶华定定地看着自己最信重的臣子:“朕将此事托付给你,再派五百天子亲卫给你。谁胆敢从中弄鬼,三品以下的臣子,你当场就可斩了他。”
“三品以上的,你告诉朕,朕来斩。”
短短几句话,说得杀气森森。
众臣听得心中凛然。
陈长史沉声领命:“臣一定不负皇上所托。”
姜韶华再次看了众臣一圈,点了几个名字:“六部尚书和几位将军都留下,其余人退朝。”
被留下商议要事的,是六部衙门的尚书,还有包大将军刘将军宋将军司马将军。加上陈长史和王中书令,正好十二个臣子。只欠一个还坐镇豫州境内扫荡逃窜乱军的左大将军了。
姜韶华不说废话,更不兜圈子,直接了当地说道:“眼下诸事都放一放,以赈灾为先。”
“受灾的有六个县,朝廷至少得派六路人马前去赈灾。陈长史做总领,六部衙门各派些人手,听陈长史号令派遣。”
礼部董尚书素来反应快,第一个张口应道:“礼部眼下没什么要紧差事,可以派出十个人。”
刑部杨尚书道:“刑部也可派十人。”
兵部丁尚书略一沉吟:“刑部没那么多人手,派出八个官员。”
纪尚书有些为难,叹道:“赈灾最重要的是筹措钱粮,户部衙门一个人都得两个用,实在是没有多余的人手。要不然,就让今年来观政的新科进士们听差办事。”
姜韶华淡淡道:“怎么安排是户部衙门的事。朕不管这些,谁派出的官员出了差错,朕就找谁算账。”
纪尚书碰了个硬钉子,讪讪不已,很快改口:“臣回去仔细斟酌,还是派些精明干练的官员前去更合适。”
姜韶华看向张尚书。
吏部的人手是最宽裕的。朝中候官补缺的,都登记在吏部衙门的册子里。临时调拨人手,吏部最方便。
张尚书大面上颇有吏部尚书气度,张口道:“吏部这里可以出十五个人。”
姜韶华略一点头,最后看向周尚书。
周尚书一脸愧色,根本没勇气和天子对视,垂头道:“河堤被冲毁,河水泛滥成灾,臣实在愧对皇上。”
姜韶华冷然道:“朕说了,现在不是追究谁责任的时候,要紧的是立刻赈灾,安顿灾民。”
“工部留几个人便可,其余所有人都去被冲毁的河堤两岸,去重新丈量测算,准备筑一条新河堤。”
“再有下一回,工部所有人都得掉脑袋。”
周尚书低头领命。
几位武将,也有差事。
姜韶华目光一掠,落在诸位将军的脸上:“大灾之后,最易滋生流匪。赈灾一事要进行得顺利,必须有军队随行。”
宋将军一个激动,张口就自动请缨:“皇上,末将愿领兵随陈长史一同去赈灾。”
姜韶华不置可否,看向刘将军。
刘将军心领神会,立刻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末将自请领兵前去。”
姜韶华点点头:“好,就由刘将军领两万士兵随行。”
刘将军拱手领命。
宋将军没能捞到差事,心里失落又郁闷。
身为武将,想要立功,唯有领兵出征。上一次去豫州平乱,他抢不过左大将军,也就罢了。这一回明明抢先张口了,天子还是略过了他,选了刘将军领兵。
可见他是有多不得圣心了。
想当年,他走错了一步棋。结果就这一步之差,就步步都慢。
第773章 赈灾(二)
宋将军的失落,姜韶华没放在心上。
于她而言,满朝文武都是她的臣子。谁忠心得用,谁怀着异心不满,谁左右摇摆,她心中都有数。要用人当差的时候,她自然要用信得过又能干的臣子。
宋将军自高自大自以为是,领兵去边军支援,结果被柔然大军打得抬不起头。打仗的能耐本事平平。
刘将军为人低调,当差谨慎。又有刘恒昌的情面在,她很顺理成章地就选了刘将军。
商定了赈灾的人选,接下来就是赈灾的钱粮数目。
姜韶华问纪尚书:“国库现在还能拿出多少现银?能买来多少米粮?”
纪尚书照例拱手答道:“臣得回去核查账目清点库房,过两日才能回复皇上。”
姜韶华略一皱眉,冷然道:“朕知道户部事务繁忙,税赋钱粮每日都有进出,纪尚书不知道具体数字正常。总不至于连个大概的数字也不知道吧!朕以前在南阳王府的时候,随口一问,冯长史都能报出王府库房的开销和积存数字。”
纪尚书被天子数落得老脸一红,火辣辣的,不得不拱手告罪:“是老臣无能,让皇上失望了。”
姜韶华道:“有时间说这些轱辘话,不如将心思都用在差事上。以后多上心,也免得朕一问,你就得回去盘查账目。”
纪尚书羞愧得无地自容,连连应是。
小朝会散后,众臣脚底生风,匆匆赶回六部衙门。别的衙门还好,主要就是选出去赈灾的官员。这在以前都是肥差,众官员都愿意去,倒不是难事。
真正兵荒马乱的,是工部和户部。
工部只留五个人,其余所有人都得随周尚书去河岸边丈量地形测算怎么修河堤。这是正经的苦差事。愿不愿意都得去。
杨政主动请缨:“下官也随尚书大人同去。”
杨政来了工部后,周尚书不动声色地给杨政挖了个大坑。杨政也算有能耐,将修缮宫殿的差事办得妥妥当当。周尚书也有眼色,之后就不再挖坑了。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