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5
司的办公大楼里依旧灯火通明。
经过了一系列的手续之后,祝骏在司长办公室里,见到了如今的全国教育一把手——孔中祥。
孔中祥今年已经五十多岁,比祝骏稍微大上两三岁,当年也算是青年俊杰了。
他是教育一线出身,不过并不是基础教育方向,而是高等教育行业中的翘楚。
当年孔中祥也算是个风云人物,年仅二十七岁就已经是国内顶尖大学的教授兼博导,还上过好几次的热搜词条。
即便是如今年纪大了,孔中祥也依旧是当年那个文质彬彬的模样,气质温和儒雅,让人第一眼就能和历史上的那些礼部尚书之类的官员对上号。
当然,现在是没有礼部尚书的。
孔中祥今天是特意等遭教育司办公楼,为的就是和祝骏见上一面。
全省联考的事情是他看过那份《教育心理学》之后亲自批准的,自然也会对这件事尤为关注。
祝骏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和他通过气,他才没有在忙完其他工作之后就先回家。
谢过机要秘书递来的茶,祝骏把茶杯放在了手边,然后从自己一直没有离身的文件包中,取出了一个封好的文件袋,递过去。
孔中祥没有说什么,接过文件袋之后就撕掉了封条,取出了里面的文件。
文件不算少,摞在一起足足有半厘米的厚度。
摆在最上面的,是星空中学以及桐山市这么多次联考成绩的汇总。
星空中学的出现太过突然,即便是在系统的帮助下,整个学校的建设速度都在人类可以触及的范围之内、即便是所有的手续办理都有痕迹可循。
但是在专业人士们的注视下,还是能看出几分破绽。
系统虽然能够通过一些手段了解到手续的办理流程,但是对于一些行业潜规则,就是一无所知了。
像是这种无声的默契,从没有落在纸面上,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东西,就成了他们眼中的破绽。
而且,阮星回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毕业后就支教,从没有涉及过商业领域,又是如何在短短时间内圈出那么大的一个商业帝国的?
是,为了安全系统把这些商业上的东西都安置在了国外,但是国家机器的力量不容小觑,真的认真查看的时候,它还做不到全无痕迹。
普通家庭出身的阮星回从哪里来的那么多的资金。
这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无法抹除的破绽了。
祝骏递来的资料里,有对星空中学成绩的总结、有对交流学习活动所取得成果的总结,也有对阮星回和星空学院的背景调查。
综合之下,才汇总成了这半厘米厚的文件。
孔中祥浏览资料的速度很快。
目光只是在最开始两页的省联考成绩汇总上多停留了一会儿,后面就进入了扫描模式。
祝骏在查的东西他也有查,并且得出的结果相差无几。
星空中学和阮星回有问题这件事已经是肯定的了,而星空中学产出的这份教师进修资料,也是真实有效的。
那么,接下来应该如何安排这个学校,如何确定学校背后的掌控者,就是他们马上要做的事情了。
不过这些事情都是上层决定,暂时和祝骏无关。
汇报结束后没多久,他就返回了家中。
而孔中祥则是将自己和祝骏调查出来的结果进行了简单的汇总,找上了分管教育的领导。
这些事情都在阮星回的预料之中,但是事情具体发展到哪个地步了,她并不清楚。
她现在正被人强拉着,坐在学校的礼堂里,观看节目的初选。
嗯,强拉着她过来的是殷倩和奚妍。
这两个人,都是最开始的时候来到星空中学的第一批老师,在阮星回的面前也有一些情分。
阮星回也不是天生严肃的人,偶尔也会陪着她们闹一闹,开点无伤大雅的小玩笑。
所以,虽然坐过来的时候满脸无奈,但其实阮星回并不反感这样的举动。
她的朋友少,支教以后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行动,除了工作上的需要,几乎很少和其他人沟通。
奚妍和殷倩虽然是从系统里抽出来的“属下”,但是双方的关系并不是特别严格的上下级。
又因为最开始的一年大家也都有些同事情,倒也能算得上是半个朋友了。
这会儿,这加在一起抵一个的朋友看不惯她试图当个甩手掌柜的德行,强行把她拉来审节目,其实也只是借着玩笑之名催她活络活络脑子。
阮星回自己也是半推半就的,假装着自己不愿意,实际上过来的时候步行速度还挺快。
一群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们能够做出多么精致的节目?看到那些简单甚至有些单调的节目形式,阮星回并不意外。
毕竟学生们的先天条件在那里,能够凭借着自己有限的知识和想象力做到这个地步已经算是不错了。
不过,阮星回想着,有空的话需要多给孩子们安排一些课外活动了。
不是像踏青或者研学一样的短期活动,而是正式列入课程表的那种。
一边想着,阮星回一边看节目,然后对每个节目进行一番鼓励和夸奖,再委婉地提出一些她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
二十多个节目全部审核完毕的时候,已经过去五六个小时了。
毕竟不是正式的演出,中间掺杂了一些其他环节之后,这个时长倒也还算是正常。
审核工作是从午饭后开始的,结束的时候都已经是晚饭时间。
变着法地夸奖学生用去了阮星回太多的脑细胞,虽然一直都是坐在原地,但阮星回还是饿了。
点评完最后一个节目,阮星回又在评委席上逗留了两分钟,显得自己不是那么急着下班以后,才提前溜出了礼堂。
好在知道今天有一批老师和学生在准备节目审核,吃饭的时间略晚,食堂里依旧给他们保留着饭菜,才没有让阮星回饿肚子。
今晚的晚饭是羊汤烩面,配菜和汤底都是提前准备好的,面条是工作人员看到阮星回进来之后立刻下进锅里的。
汤面做得快,不过两三分钟,就已经端到了阮星回的面前。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下旬,桐山里的温度已经进入了两极分化阶段。
中午的时候还好,晴天的时候艳阳高照,阮星回只是穿了件衬衣就出了门。
这会儿天都黑了,温度骤降,忘记带外套的阮星回刚一出礼堂,就进入了震动模式。
这个时候,钻进暖和的食堂之后再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简直可以说是人间一大享受。
略微有些烫嘴的羊肉汤划过喉咙的时候,滋润了阮星回今天说了不少话的嗓子,暖意从胃里蔓延开来,再次席卷全身。
等到感觉没有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