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9


信任的医疗环境,所带来的就是进度的飞速发展。

复健本就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身体掌控权丧失已久的病人,想要重新拿回来,靠的就只有一日日的苦练。

有过长时间蹲坑经历的人都知道,在腿蹲麻了之后,哪怕只是想要控制着它挪动一小步,都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挑战,更何况是他们。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生们的笃定给了他们继续坚持的信心和勇气,即便是康复训练实在是艰难,他们也都在努力着。

在这样的高度配合下,几乎每一个人的康复进度都比最开始的时候医生给出的预估要快,自然而然的,用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总时间,也变得短了一些。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良好的反馈——充足的信心和信任——认真完成任务——良好的反馈。

虽然距离最开始的来到医院的时候也才过去了两个多月,但是大家的精神面貌变好了不止一层。

这一天,星空医院的住院部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星空医院现在的患者数量不算多,住院部的大部分病房都空着。

有充足病房的条件下,为了保证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志愿者们的病房安排在了单独的一层。

也就是说,这一层里面只有他们这九组志愿者和家属,以及医护人员。

两个多月下来,大家也都已经混熟了,见面都能笑着打招呼聊几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外来人出现在这里都是突兀的。

这两个人就是。

徐梦是和人打听了消息才知道志愿者们都是住在这一层的,住院部也没有什么楼层门禁,于是他们就直接上来了。

上来之后才发现这里实在是冷清得出奇,和这个医院的建筑规模实在是不相称。

不过想想这一路上过来时候的折腾程度,倒也理解了。

他们今天来这里,主要是想要看一看论文里提到的志愿者们的现状。

医疗手段有没有效果,最终还要看实际实践的时候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论文的内容他仔细研究过了,以他的知识来看,完全是可行的。

如果能够确定实际执行效果也和论文上说得一样的话,这篇论文完全可以通过审稿。

不,不仅仅是通过。

这篇论文即便是拿到了国际上去,送到世界级医学顶刊《iatrology》的编辑部,也是完全够资格的!

甚至于,最近这几年医学界可没有什么颠覆性的技术进步,渐冻症如果真的能被攻克的话,再额外拿下几个大奖都不是难事!

这可是他们整个国家的荣誉!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对方没有投稿到《iatrology》,反而是投到《医学》这里来了。

徐梦想着,等确认了真实性之后,要不要好好地跟作者聊一聊。

毕竟,这片论文发表在《医学》上……从学术角度来说,纯属浪费。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还早。

徐梦在这一层的病房晃悠了半个小时,试探性地跟几个家属搭过话,也找机会观察过病人们的活动情况。

表面上来看,确实如论文所说。

徐梦稍稍放下心来,打开手机,通过作者留下的号码联系了对方。

得知徐梦就在星空医院内部,杨初还有些惊讶。

他那篇论文发出去之后就没怎么管过,反正有问题的话对方会联系他。

只是没有想到,徐梦竟然来了。

杨初自然是知道徐梦是谁的,正好这会儿手边没有别的工作,就从办公室出来,到志愿者这一层来了。

徐梦来的时候就有想过,能够做出这样成果的人会是怎样的一位医生。

却没有想到,来人竟然会是这么年轻。

“你是……杨初医生?”

徐梦迟疑了。

不是他以貌取人。

实在是这样巨大的成果,以杨初现在的年纪,并不像是他能做出来的样子。

医学生,即便是一路开挂,本硕博连读,也需要八年的时间。

就算天赋异禀,对方十五岁上大学好了,博士毕业也要23了,再加上实习、规培、轮转等等程序,一般来说,怎么也要三十左右才能有独立看诊主刀的能力,他再怎么逆天,也要二十五六才行。

可是眼前这个人看上去……也不像是已经二十五岁的人啊……

这么一个大项目,想要出成果,从头到尾怎么也要个好几年。

三十岁往上都能称得上是医学紫微星了,四五十岁才是他们概念中认为的最可能的年纪。

所以,杨初这二十出头的脸,怎么看都不像能干出这番大事的人,徐梦这才有此疑问。

“是我,徐教授好。”

杨初对于徐梦的迟疑并没有什么反应。

事实上,从他被抽卡出来以后,就已经遇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了。

毕竟他一张二十岁的脸却顶着教授职称,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对劲。

包括前段时间招志愿者的时候,最开始大家也都不信任他,后来才在他的实力证明之下认同了他这个主刀医生。

其实他给自己的这个壳子设定的年纪也不算小,三十多了。

但是没办法……脸太嫩,一看就不是患者最信任的哪一种。

这他就没有办法了。

“哦,你好。”徐梦点点头,有些唏嘘,“你的论文我看了,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虽然杨初表现地很沉稳,但是就凭这个面向,应该也是不超过四十岁的人。

在他这个年纪的人看来,自然担得起这五个字的评价。

“过奖了,这位是?”杨初笑着谦虚了一句,转而看向了他身后的人,有些疑惑。

徐梦他是知道的,投稿论文之前也查过《医学》的资料,自然认识这位主编。

但是身后这个他就不认得了。

“杨教授你好,《医学》编辑,晏霜辰。”

“你好。”杨初点了点头。

住院部人来人往的,虽然这一层人很少,但这才两三分钟的工夫,他就已经注意到身边来来回回过了好几个志愿者家属了。

显然,这里并不是说话的地儿。

冲着几位家属点了点头,杨初做出个引路的手势:“我们去办公室说。”

徐梦自然也是明白的,点了点头,三个人一起往办公室走。

办公室就在同一层,因为最近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渐冻症临床试验,所以杨初最近就直接在这里驻扎办公,其他方向上的工作大多数都已经交给了其他人去做。

但也只是一个临时办公点而已,不算大的办公是里面个人物品并不算多,除了两个水杯和一些文件夹之外,属于杨初的东西并不算多。

拉了两把椅子让他们坐下,杨初给两人递了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