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3


子不知为何突然发痒,赶忙扭过身子去,低头打了个喷嚏。

“谁骂我呢?”

沈渺掏出手绢来擦了擦鼻子,心里嘀咕了句,继续用力翻炒锅里裹着栗子的沙子。

炒栗子不能着急,要用小火先把沙子炒热,才能下栗子,之后也没什么技巧,就是翻来覆去地炒。

唯一的难度在火候上,火大栗子就焦了,火小胳膊累断也炒不熟,得微妙地维持着中小火,才能让沙子里的栗子能受热均匀。

炒到划开的裂口像张大嘴似的裂开,露出已炒成琥珀色的栗仁,糯甜香气从砂石里溢出,那栗子便熟了。趁热用筛子去沙取栗,装进小竹筐里,吹一吹上头的沙,便能剥开直接吃了。

湘姐儿她们捡回来的栗子都是熟透了从树上掉下来的,不需要额外加糖浆,随便炒一炒便满院子都是糯糯的甜香。

若是熬了糖水再炒,虽然甜,但剥栗子的手感不太好,总觉得手脏脏的,太黏了。

炒得好,不放糖栗子一样很甜,还干净又好剥,用两只手往里一挤,炒得发脆的壳便会从裂口中碎开,再用指甲剥开,便能得到完整的栗仁了。

再整个往嘴里一塞,软糯绵密,满嘴都是热热的、粉糯的栗子香味。

吃起来也甜,当然与饴糖的甜味无关,而是栗子肉本身具有的甜。栗子本身便是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它的甜味已足够征服爱吃栗子之人的味蕾。

沈渺给院子里的大人孩子每人都装了一兜子,让他们当零嘴吃。

不过栗子也不能一下吃太多,容易胀气,偶尔来几颗,解解馋正好。

她做好时,栗子香已经透过柜台上方的出菜口弥漫到前头铺子里去了,那两个正埋头大口吃炒面的学子被香得耸着鼻头抬起了头四下张望,沈渺便直接给他们俩抓了一大把,送给他们吃一些。

野栗子没花钱,炒栗子的沙也是白绕的,沈渺还把炒好的栗子送给了顾婶娘、李婶娘等人,满巷子里分了一遍。

回来时她还没空手,怀里被街坊们塞得满满当当:两把顾婶娘种的大葱、李婶娘的咸鸭蛋、曾家阿奶做的腌菜心、古家阿宝送的一把这时节难得的野花……沈渺走着走着就笑了。

把花用水养起来,摆在窗台;咸鸭蛋蒸上,晚些时候,和那脆甜的腌菜心一起,就鸡丝小米粥喝。

“沈娘子,会账!”铺子里传来喊声。

沈渺嗳了声,忙出去。

那两个学子已经吃饱了,正在剥栗子,见沈渺进来收拾碗筷,不住地对她夸好吃。

“沈娘子,你腌的辣白菘卖不卖?腌得真好吃,脆生生的,辣而微甜,我都不知如何形容了,用来炒这索面真乃绝配,天生一对!吃得我筷子都没敢停。”高贺意犹未尽地回味着方才的滋味。

那汤饼刚端上来时便炒得金丝一般,油亮油亮的,切碎的辣白菘和葱段点缀其中,光看卖相便令人食欲大增了。

“要我说这辣白菘配豆腐汤更上一层楼,喝起来咸辣鲜爽,那碎豆腐嫩如凝脂,吸饱那滋味浓浓的辣汤,刚抿抿便入口化了。”

“还有这个炒栗子,也炒得好香,外头吃的火煨栗子真没有这样香,没加饴糖都满嘴香呢!”

“辣白菘卖不了,才做了一缸,买了铺子里便短了。你们下回再来吃便是了。”沈渺笑道,“至于这栗子,是我弟弟妹妹上山拾回来的野栗子,在地里藏了些时日了,前阵子又下霜了,这便将栗糖都沤出来了,自然好吃。”

两个学子吃得满意而归,一人兜里还装了一把还温热的栗子,结伴走出去了。

沈渺和阿桃一起收拾碗筷时,他们又跑回来了,问沈渺十日后的酉时能否包两张桌,拼在一起当做一方可六七人围坐的大桌。

他们都还是年纪不大的少年郎,说起来话来眼眸闪亮:“有个同窗要出门游学,我们要为他饯行。但这回我们都商议好了,再不去酒肆名楼浪费钱财了,不如来沈娘子这儿吃些实惠好吃的呢!点上几盆烤鱼、几只烤鸭,围着炉子畅快地喝麦酒,一定更为有趣。”

“当然能行,我记下了,到时你们过来便是,一定与你们留好。”沈渺当然同意了,还问了人数,帮他们留靠窗的两张大桌子。

他们交了十文钱定银,这才揉着吃撑的肚子喟叹着“好饱好饱”走了。

之后又卖出了好几份辣白菜炒面,还有好久不见的厢军们涌进来吃速食汤饼,那个与她相熟的厢军吃完匆匆泡面,上来会账时还悄声给她透露:“沈娘子,这几日早些关店,外头只怕会乱几日。”

沈渺闻言吃了一惊,那厢军已肃着脸微微摇头,转身大步离开了。

但她还是把这话记在心里,从今夜开始便紧闭门户了,果然夜深了,隔着围墙还能听见许多嘈杂的马蹄声、车轮声,偶尔还能听到哭声和喊叫声,一连持续了约莫有七八日才消停。

这连着几夜不太平,叫沈渺都跟着有些神经紧绷。她白日里也听闻不少食客在小声谈论,说是抄家,一下抄了汴京好几家有名的大豪族。

但他们也不敢多说,就着小酒多说了几句便好似做贼一般闭了嘴。

连九哥儿出了考场也销声匿迹了一般,沈渺好几日没有了他的音信,心里莫名有些不安。

谢家不会有事吧?但她有一回去寻粮铺的掌柜,还绕到钟鼓西街远远望了一眼,街上虽也有几个厢军,但门庭还是清静的,甚至紧闭的角门里偶尔打开运送恭桶车、水车,还能见到有门子在里头,怎么看也不大像抄家。

不会是九哥儿又倒大霉了吧!沈渺心里蚂蚁爬似的,可谢家如今每个角门大多时候都关着,又有厢军四处巡视赶人,沈渺连靠近都够呛。

直到梁迁又微服私访,笑眯眯来买烤鸭,沈渺才知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什么?这城郊的十亩地连那大水塘都赠我?”

梁迁赶忙纠正:“不是赠,官家说这是抄没来的田,都是上好的,因赏识沈娘子一手炙鸭的好手艺,愿折价典卖予沈娘子蓄养白鸭。”

顿了顿,他再强调:“是折价典卖。”

“……。”

第70章 冬至馄饨

梁迁来时, 正值冬至。

有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在宋朝也是如此。这是个足以堪比新年的大节,官家要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南郊祭天, 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老百姓家中也会祭祀先祖、吃团圆饭、走街访友。

但此时, 冬至既不流行吃汤圆,也不吃饺子。

宋人在冬至,最应节的食物,竟是馄饨,也就是带汤的薄皮饺子。不过, 宋朝时馄饨与饺子,似乎还未完全分家, 还属于傻傻分不清的时期。

被沈渺改行去烤鸭的福兴正好擅长做这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