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
季稻。】
【南方地区温暖湿润,水系发达,十分适合种植水稻,南宋时期,有句话叫‘苏湖熟、天下足’,这里的粮食指的就是水稻。】④
“水稻只能种在南方吗?北方怎么办?”诸朝北方人急道。
他们也想要双季稻和三季稻,可是北方水源没有南方丰富。
“南方到底太远了。”国都定在北方的诸朝帝王们忍不住摇头。
南方的稻米倒是能想办法运到北方,可那样会增加许多成本,他们有这个福份,百姓们就别想了。
【抱歉,关于南宋‘苏湖熟、天下足’,我们忘了说,南宋的天下只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南方,并不包括北方,也就是说苏湖的稻米,只够供应南方,而不是整个天下。】
想到什么,姜叶和江雪赶紧补充。⑤
“咳咳咳!”南宋赵构剧烈咳嗽,十分不服,“南宋的天下,怎么就不是天下了!”
虽然南宋的天下,确实小了点。
“陛下别跟后世人一般计较,他们怎能理解陛下的雄韬大略!”秦桧奉承赵构。
南宋朝堂像秦桧这样不要脸的臣子们还是不多的,他们面对一唱一和的君臣二人,只能沉默以对。
“后世说的对,咱们南宋小,并不值得骄傲。”还有良心的臣子们忍不住叹息。
还有人望向北方,忍不住热泪盈眶,“我们想回去,回到我们曾经的故乡。”
“我们一定会回去!”少年岳飞语气昂扬道。
【南方能种植水稻,北方其实也能,北方能种植水稻的地方叫黑龙江,在唐朝名为望建河,于唐高宗李治时期,在黑龙江建立黑水都护府。】⑥
“唐高宗李治?!”李世民睁大眼睛,和长孙皇后互相对视,然后一同看向尚在襁褓的小儿子李治,和大儿子李承乾。
承乾才是太。子,未来怎么会是稚奴成了帝王?未来发生了什么事?李世民夫妻俩发愁。
【但名义统治和实际开发有所区别,那时候黑龙江虽然名义上归属华夏,但黑龙江的土地并没得到开发,清朝视黑龙江为‘龙兴之地’,但也没有开发,而是封禁,让黑龙江依旧保持原始的渔猎风俗。】⑦
“黑龙江是清朝老家!”朱元璋终于知道清朝的源头,不由磨刀霍霍。
“后世揭露了咱们祖地,只怕其他时空咱们先祖危矣,只能让先祖们自求多福了。”康雍乾三个一叹,却什么也做不了。
他们现在光是维持统治,就耗尽全力。
【如果说前面朝代,还能用黑龙江土地没有化冻为借口,那清朝就是实打实的蠢了,要知道黑龙江的黑土地,全世界只有三大块,可他们就眼睁睁放那,空有宝地而不用,不仅如此,他们还大肆割地赔款,我们后世都不敢想象黑土地归属别国的样子!】姜叶和江雪心有余悸,十分后怕。
“全世界只有三大块的黑土地,可见其珍贵,那清朝怎么回事,自己家的地都不会种!”
“就是,不会种给我们啊!”其他朝代的人们恨铁不成钢。
“黑水都护府得加强兵力和民力。”李治和武皇后商量道。
不知道宝地也就算了,没知道还空放那里的道理。
唐朝后面的宋朝沉默,他们连燕云十六州都没收回来,地盘也越来越小,别提更远的黑龙江。
“其他两块黑土地在哪里?我们大元铁骑去走一趟。”元朝人挑眉,对其他两块黑土地也来了兴趣。
虽然他们崇尚武力,不代表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明朝,尤其是明初,朱元璋和朱棣已经行动起来。
清朝,乾隆抓狂,“天幕你说清楚,是我父皇雍正和爷爷康熙割的地,我没割过地,别把我算在内!”
康熙、雍正:“……”作为真割过地的他们,无话可说。
不过天幕都这么说了,黑龙江肯定不能再维持原状,而是要利用起来。
要不然就真应了后世人对他们的评价:蠢!
【黑土地有多土地肥沃呢,据相关数据显示,以黑土地为主的东北四省土地目前种植出来的粮食产量,大概占全国粮食总量的四分之一。】
【要知道我们国家现在总人口约十四亿,四分之一就是三亿多人。】⑧
“等等,后世人口多少?”诸朝古人们听到后世的人口数量,不敢置信。
很多人怀疑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因为要是没出问题,怎么会听到这么荒谬的数字。
“十四亿人口,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诸朝帝王们双眼猩红,他们比底层百姓,更明白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的含义。
“最值得注意的是黑土地啊,后世那么多人,它都还能养活四分之一的人,难怪后世对诸朝不开发黑龙江痛心疾首,我的心也开始痛了。”诸朝古人们对姜叶和江雪感同身受起来。
“咱们人口没有后世那么多,也就是说只靠黑土地,咱们就能吃饱饭了!”诸朝有人狂喜。
“醒醒,就算咱们朝代有黑土地,种出来的粮食也到不了咱们嘴里。”有清醒的人冷笑。
他们不勤劳吗?他们现在种出来的粮食,不交税是能养活一家人的,可是一交税,全家活下去都是问题。
“没想到黑土地居然那么富饶!”康雍乾三个被黑土地的粮食产量震惊。
但一想到那是自家祖地,却一直搁置在那,什么都没干,就忍不住沉默。
别问,问就是脸红。
“陛下,臣等恳求陛下开垦黑龙江的黑土地!”清朝的臣子们忍不住道。
要知道哪怕是“康乾盛世”,底层也多的是饿死的百姓。⑨
【当然,在知道黑土地肥沃的同时,我们也得知道黑土地的不可再生性,一旦黑土地肥力消耗殆尽,黑土地就会消失,所以黑土地不能滥用。】
【现在我们已经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尽量减缓黑土地肥力流失。】
关于对黑土地的保护,诸朝人们都听进去,知道黑土地会有消失的一天,他们会更加珍惜。
【粮食产量除却肥沃的土地因素,还和外界的施肥有关。】
【施肥可以改良土壤环境,毕竟像黑土地那样的天然沃土,属于可遇而不可求。】
这话让诸朝百姓们忍不住点头,可不,他们哪有黑土地的运气,大都是一般田地。
【关于给庄稼施肥,从春秋战国就有记载,考虑那时候文化载体不丰,有也没记载下来,施肥时间还可以往前推。】
【可以说,咱们华夏的施肥史,领先隔壁数千年。】
“……只是施肥而已,有什么好骄傲的?”诸朝古人忍不住,在他们看来,施肥是很寻常的事。
【别小看施肥,它背后代表的是古人们在种植一道上的智慧。】
【尽管古人们并不知晓土地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