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7


子不着急。京中男子结亲, 十六岁不算早,二十三四也不算晚。

贾璋今年才十八岁,再等两年也不算什么。

贾赦还算理解林如海的心情,要是他像林如海一样,膝下就一根独苗,他也会舍不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偏心贾璋一个。

儿女多了就不值钱,贾赦这种身上有偏心眼基因的人当然会更偏心他喜爱的孩子。

待纳征之礼结束后,贾林两家的婚事彻底定下来了,黛玉也加入到了迎春绣嫁妆的队伍当中。

说是绣嫁妆,但她们的生活与往日里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除了那些规矩极其严苛的人家,其他人家是不会把家里的小姐当做绣娘使唤,把人扣在屋子里天天绣嫁妆的。

嫁衣和喜被等物品主要还是由巧手绣娘缝制,至于黛玉和迎春两个,也不过是隔两天绣几针意思意思罢了。

林如海自巡盐御史的职位上平安落地后,并没有和扬州那边彻底断了联系,反而借着为上皇打探消息的由头在扬州那边埋下了不少暗线。

在有心算无心下,林如海掌握了“预提盐引”时间后几任盐政的犯罪证据。

这些证据,就是林如海转任京师的依仗。

林如海与贾璋时常通信,因此对绍治帝的性格与京中的局势还是很了解的。

甄家没几天好日子可过了,周、李二党也是没办法平安落地的。

或许两位阁老可以平安落地,但浊流和清流二党势必是不能平安落地,并且一定会被绍治帝打散重组的。

明白绍治帝的目标后,林如海愈发清楚手中证据的价值。

甄家和周、李二党的人都靠着“预提盐引”的政策和国库分润过好处,这件事情本不算什么,毕竟太上皇当年急着补亏空,对这件事也是默许的。

但他们的胃口远比太上皇想象的大,林如海就得到了一条价值极高的消息。

两年前,现任巡盐御史的属官发现了新盐矿。

但地方集团却隐瞒了这座盐矿的规模,只为贩卖私盐从中渔利!

林如海没把这个消息传递给太上皇,因为当时正是诸王夺嫡正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刻。

林如海不能保证自己把这个消息递上去后,自己会不会被卷进夺嫡的漩涡,也不能保证扬州的那些人会不会接着夺嫡的余浪害了他的小命……

除此之外,给林如海通报这条消息的暗线是林如海的心腹,而且是和林如海本人单线联络的心腹。这也是林如海敢隐瞒的原因。

如果这人是太上皇派给他的下属,或者这人与其他人有联络的话,林如海早都把消息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师了。

他很清楚,就算再明哲保身,也不能对皇帝“不忠”,否则他这个做臣子的就别想有好日子过了。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林如海才把这件事死死地压在心底。

而现在,揭穿这件事的契机已经出现了,他也可以把盐官隐瞒盐矿规模的证据送到太上皇和新帝手中了。

太上皇可能不在乎谁贪污盐税,谁倒卖盐引,但他绝不可能不在乎有人隐瞒盐矿的规模。

这种事情,没有哪个皇帝能熟视无睹的。

拔出萝卜带出泥,查了盐矿,还逃得了盐引案吗?

就算太上皇愿意放那些人一把,绍治帝大抵也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

甄家、周李党人……

盐税案绝对是绍治帝对这些人下手的绝佳机会。

在这件事情上,绍治帝进可攻退可守。不论他是想扩大化处理,还是只收拾地下办事的喽啰,都可以自己拿捏尺度。

隐瞒地方盐矿规模,往小了说是贪污受贿,往大了说就是心怀鬼蜮,妄图造反!

不论绍治帝怎么说,怎么定罪,他都占着大义,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林如海已经想好了,太上皇那边的情报,可以通过绣衣使者的渠道送往乾清宫。

而呈奏给绍治帝的奏本,可以让贾璋在当值时亲自交到绍治帝手里。

这对贾璋来说也是好事,不管绍治帝是否打算动手,为绍治帝传递消息的贾璋都会立下功劳。

区别只是绍治帝动手,贾璋的功劳大一些;绍治帝不动手,贾璋的功劳小一些罢了。

至于林如海为什么既要给太上皇传递消息,又要给绍治帝传递消息,如此摇摆呢?

这里面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只要林如海想揭穿盐矿的事情,就不能隐瞒绍治帝这位新君。

盐矿之事关联甚大,林如海若瞒着绍治帝,必然会彻底得罪他。

等到他日绍治帝亲政的时候,岂有他林如海的好果子吃?更何况林如海想立功,想要调回京都,自然要给绍治帝交投名状。

虽说向绍治帝递奏本的事情可能让太上皇觉得他不忠,但林如海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隐瞒盐矿规模一事事关重大,他这个臣子也为难。在呈送给太上皇的奏本里,他也为此事专门向太上皇请罪了。

林如海清楚,就算太上皇恼了他,也不会让他付出太大代价。

毕竟他这回也算立了功,太上皇总不能惩罚他这个有功之人。多年前太上皇偏袒甄应嘉,对他极其不公。若太上皇这次还卸磨杀驴,其他人也会寒心的。

太上皇不可能不考虑这些事。

林如心里忖度着,他这回也算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绍治帝很可能会满足他回京的愿望,说不定还会给他安排一个好位置。

如果太上皇想要对他小惩大诫,大概会把他发配到清水衙门坐冷板凳,单不会贬谪他的品级,也不会把他调出京都,让他愿望落空。

林如海能够接受这种程度的惩罚。

他想回京,本来也只是想在女儿婚前多陪陪她,再亲自送女儿出嫁而已。

这些年下来,他早就断了入阁拜相的心思,完全能承受得起坐冷板凳的代价。

玉熙宫里,贾璋怀里揣着林如海的奏本,在心里组织语言,模拟与绍治帝之间的对话。

待到与绍治帝奏对的大臣离开后,贾璋才简明扼要地写明了自己要启奏的事情,然后把这张临时草拟的奏表和其他整理好的文书一起奉与绍治帝。

他面色如常地等在一旁,恭顺地垂下了眼睛。

绍治帝接过贾璋多的文书后,打眼一看,便见到了贾璋熟悉的飞白体。

正要问贾璋写了什么,就见到上面所书之事。

隐瞒盐矿规模,贪弊盐税,这样的大事,贾璋是怎么知道的?

他看向贾璋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又很快就恢复如常。

他语气平淡地道:“你们都出去吧,朕有话和贾爱卿说。”

登基两年有余的绍治帝已经牢牢地掌控住玉熙宫了。

此时的他再也不会像刚登基时那样,担心有人会把他屏退左右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