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4


时皆宜。确实是上上大吉呢。”

求神问卜这种事情,向来是得了好话就说神仙算得准,得了坏话就说神仙也不灵的。

此时听到这道士的话后,黛玉露出了一个浅浅的笑。

贾璋也从荷包里掏出一枚银锞子,放到老道士身边的功德箱里,这就是他们两个为了求签付的钱款了。

在求完签后,贾璋和黛玉两个一边欣赏道观里的风景,一边讨论起了神仙们的典故。

听到贾璋对玉皇的推崇后,黛玉小声笑道:“我就知道,你们这些当官的都喜欢皇帝老爷。玉皇他就是神仙里面的皇帝老爷了,三哥哥你嘛,大概是文曲星转世?”

这话是有点离经叛道的,但荣国府众人来上香,清虚观里专门清了场,观内并无外人。

丫鬟嬷嬷们又缀在身后,听不见他们两个说话的声音。

所以黛玉小声说这些话也没什么,反正外人也不会知道黛玉说了什么,贾璋也不会在意黛玉说了什么。

他只是拉着黛玉在亭子里面坐下歇脚,学着她的模样小声回她道:“我说这话,可不是为了讨好陛下,只是单纯觉得玉皇老爷亲切罢了,你可别冤枉我!”

“至于文曲星,我可当不得妹妹这样的盛誉。比起穆阁老,我可差远了。他是一代文宗,我是年轻小子。他著作等身,我连一本《尚书通考》还没编纂出来呢。”

黛玉好奇地问道:“这就是叶祭酒给你留的新课业吗?”

贾璋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想在理学名家里面出头,总要写出一二经学著作来。其实把书写出来不算难事,让那些经学名家认可才是难事。因为这件事,我头发都快愁白了。”

黛玉道:“我帮你校对书籍吧?句读、错字、格式……也好让你多些休息的时间。”

“反正我平常也没什么事情做,若能帮你编书,也算我儿时没有白读一场经义。”

黛玉的才情,贾璋是十分清楚的。

若黛玉是个男儿,再为林家挣个探花,延续清贵门庭、书香门第,根本不成问题。

让黛玉帮他检查书稿里面的句读和错字,贾璋都觉得有些大材小用了。不过看着黛玉亮晶晶的眼睛,贾璋没有因此拒绝黛玉的提议。

如果黛玉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话,那么就说不上什么大材小用。

贾璋不会觉得黛玉不应该掺和到他的事情,卫夫人以书法闻名,李易安有诗词传世,黛玉她未尝不能做一个女才子。

叶士高给儿子叶荆和徒弟贾璋留下编写经书的艰巨任务,主要是因为他要外放了,以后他就不能盯着儿子和徒弟老老实实做学问了。

为了不让儿子和徒弟偷懒,他才出了这么一个让人头疼的主意。

因为盐税案,江南官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被盐道犯官供出来的后台自然不仅仅只是京官,镇守太监和两江的地方官也是分润好处、牵涉盐事的重灾区。

江苏按察使就是落马官员中的一位,在他落马后,叶士高很快就递补了上去。

一来,叶士高在国子监也快做满两任了,而且政绩卓著、考评上佳,按资历也该是他升官。

二来,杨宗祯在这场盐税案中也出了不少力,杨门在三法司与科道的门人全都鼎力支持绍治帝的所有决策,贾璋更是为绍治帝传递消息的人。

因此,按资历论,让叶士高升任江都按察使,本就是合情合理之事。

当初李守中也是从国子祭酒这个官职升任山东按察使的,叶士高的这次升迁也算是有旧例可循。

只可惜李守中升官时年纪太大了,还没等到他做出什么成绩,人就在任上去世了。

若非如此,王夫人也不会待李纨那般刻薄,以至于把贾兰逼到向贾母求救的地步……

而叶士高他年富力强,京中又有靠山。好生做上两任赚些政绩,或是升任地方的布政使,或是调回京城做侍郎都是有的。

这次升迁,几乎就是一场镀金之旅。但叶士高到底能不能镀金成功,还要看他自己的本事。

若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自有他的远大前程在;若他守不住本心,和前任江苏按察使一样掺和到杀头的事情里面去,那他就是神仙难救。

不过杨门上下,全都长着八百个心眼子。叶士高本人既不贪财又不好色,唯一的爱好就是吃点家常小吃、喝点小酒,想来他也不会犯什么杨宗祯都弥补不了的错误……

除了按资历论之外,按功绩论,绍治帝把叶士高这个杨门之人分配到江苏那等富庶之地也是合情合理的。

别人若是嫉妒,也可以去找个得力的老师,或是收个能干的徒儿,绍治帝本人并不会在意这种事。

不论底下的人如何划分流派,最终都是要为他这个皇帝效忠。若朝廷的人才能够多一些,对绍治帝来说也是好事。

从四品升到三品,对于叶士高本人来说也算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自此以后,他也能算是半个朝廷大员了。

至于离开京都这个权力核心会不会耽误耽误自己的前程,叶士高一点都不用担心。

有师父杨宗祯在,叶士高不会错过京中的信息与机会。

叶士高离开前,特意把叶荆的婚事给提前办了。

女方正是叶士高师弟沈四象的女儿。

叶士高此次南下赴任,再想回京,少说也得有个三年五年的时间。

父母不出席儿子的婚事,也显得他们叶家不尊重沈家。

因此叶士高夫妇才与沈家商议,提前把叶沈两家的婚礼给办了。

贾璋这个徒弟自然要做师兄的傧相,不但要帮叶荆迎亲催妆,还要帮他挡酒。

所幸他年纪小,说话又好听,众人也不难为他,只让他喝几口就把他放过去了。

待到新娘回门后的第二天,叶士高夫妇就要启程南下了。

贾璋和叶荆亲自把叶士高夫妇送到通州岸边,又折下青青翠柳,送与即将登船的叶士高夫妇。

此去经年,再见还不知要等到何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中的离情别绪果然不分古今!

贾璋看着远去的船影,声音有些沙哑地对叶荆道:“师兄,咱们回去吧。”

叶荆沉默地点了点头,又拍了拍贾璋的肩膀:“好,咱们这就回去。”

第128章 如海北上觐见新君,南安弊事父女相见

在叶士高南下后, 没过多久,林如海就启程北上了。

船行十多天后,终于抵达通州码头。林如海把收拾行李等事交给了前来接他的管家, 自己坐上荣国府送来的马车,直接去了皇城。

递了牌子后, 林如海在外面等着进宫面圣。

只是让林如海万万没想到的事情是, 出来宣读圣上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