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3
的儿子,其他的皇子都只是他的儿臣。
做君父的,会宠爱儿臣,但不会为儿臣多考虑。太上皇当然不会为瑞王的将来多做打算了。
真正为儿女计长远的是慈爱的父亲,而皇帝这种生物,从来都不会做什么慈父。
翻遍史册,太上皇这样的皇父,才是绝大多数皇帝的模样。
天家无情,这种话从来都不只是说说而已。
若非身体不好需要养病,太上皇他绝对不会退位。就算退位,他也不会把手中的权柄逐步移交到绍治帝手里。
即便绍治帝勤政爱民,即便绍治帝体贴孝顺,即便绍治帝主动提出让他训政,太上皇也不会为之感动。
因为在太上皇心里,这本就是绍治帝这个做儿臣的应该做到的事。
绍治帝要是做不到的话,太上皇就要思考废帝的事情了。
所以说,太上皇的病痛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这场病阻止了天家失和、父子相杀的人伦惨剧……
因为太上皇,绍治帝放过了甄家一马,但他不会放过江宁织造这个肥缺。
很快,绍治帝就派了新盐政去金陵任职。因为甄家的事情,太上皇也没对绍治帝提出来这个人选提出任何异议。
而林如海也在事件平息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调令。
在原朴升任内阁学士后,礼部原本的两位侍郎都跟着升了一级,礼部右侍郎的位置也就空了出来。
如今绍治帝有意成全林如海,便打算他平调回京担任礼部右侍郎。
而太上皇也没有反对绍治帝的提议!
第127章 管家北上清虚求签,尚书通考士高升迁
太上皇没有反对林如海转任礼部右侍郎的原因也很简单。
他两次包庇甄家, 对林如海来说不甚公平。这个京官的位置,就算他这个旧主给林如海的补偿吧。
好歹,林如海他也是贾代善的女婿。
因为绍治帝提到贾璋, 进而想到贾代善的太上皇对林如海也多了一层亲旧滤镜。
所以太上皇没有因为林如海向新帝传递消息之事惩戒林如海,而是高抬贵手, 在林如海的调任旨意上面用了印。
林如海在接到圣旨后, 以最快的速度向南京翰林院的官员们交接文书差事, 又提前派管家走水路前往京师修葺房子。
听到三哥哥说爹爹即将转任京师后,黛玉就欢喜得不行,整日里都拿着历书算林如海赴京的日子。
在林管家来荣国府给贾母、贾赦、贾政以及黛玉请安后, 黛玉心里就更加欢喜了。
管家都来京都收拾房子了, 爹爹肯定很快就要来了!
与父亲分别多年的黛玉又怎能不为之欣喜呢?
不过在这份欣喜之中, 还夹杂着淡淡的惆怅。
黛玉与林如海多年未见,自然想在林如海回京后, 搬回家去陪伴爹爹的。
但若是搬回林家, 她也会思念外祖母与三哥哥, 还有各位姐妹的。
得知黛玉的烦恼后,贾璋安慰她道:“姑父派管家修葺的房子就在荣宁街附近的落英巷,当年姑父在京中做翰林时就住在那里,来荣国府是极方便的。”
“妹妹坐车过来,一刻钟多一点的时间就到荣府这边了。若是想念祖母和姐妹们, 在姑父去衙门当差时过来做客就是。祖母她老人家说了,你的院子一直都留着, 绝不会给外人住的。”
“那你呢?”黛玉轻声道。
贾璋的行程和林如海的行程高度一致,朝廷官员, 不论大小,当差和休沐的日子总是一样的。
提起此事, 贾璋也有些惆怅:“我会去林家探望你的,只希望姑父能高抬贵手,别拦着不让我见你。”
“江南的规矩比京中的规矩大些,但是我琢磨着姑父他老人家胸襟阔达,大抵也不会过于拘泥礼法吧?”
他指了指林如海派来服侍黛玉的两位得力的嬷嬷:“看两位嬷嬷就知道了,她们也没逼着妹妹活成规矩的样板嘛!”
听到贾璋的话后,黛玉松了口气。
她虽然不是喜聚不喜散的人,但如果可以的话,她亦然不愿意面对太多分离。
如果能像三哥哥说的那样两全其美就好了……
林管家到了京都,在给太太娘家的主子和小姐请过安后,就去落英巷里收拾房子去了。
屋子要重新刷过,院子要重新收拾过,从扬州带来的古董摆件、灯烛帐幔也要一一布置好……
想要把房子彻底收拾好,大概也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看来老爷来京后,还要在太太娘家兼未来姑爷家住上个十天半个月的了。
因为林如海来京后,黛玉就要回家的缘故,贾璋十分珍惜最近与黛玉相处的时间,每天下衙后都要找黛玉散步,或是静静地坐在一起说说话、看看书,也是极好的。
待到休沐日时,又恳请贾母带黛玉一起出门踏青。
他们原是表兄妹,现下是未婚夫妻,在家里带着嬷嬷丫头们逛园子合乎礼仪,单独带人出去玩却会被人说三道四。
不过若是有长辈陪着,也就不算什么大事了。
贾璋少有求长辈帮忙的时候,毕竟他本人就能解决自己遇到的大多数麻烦。
这回为了黛玉请求贾母,也是难得一见的稀罕事了。
贾母听到贾璋的恳求后,条件反射地瞧了一眼坐在窗边喂鹦鹉的黛玉。
玉儿在笑呢。
看到这副场景后,贾母也发自内心地笑了起来。
她心里是欢喜的,两个孩子的感情好,她这个为人祖母、为人外祖母的,也就放心了。
在贾母的带领下,休沐日时,家中晚辈都跟着贾母一起去清虚观上香。
在给玉皇和三清上完香后,贾母跟张道士坐在一起说话,邢夫人陪在一边。
而贾璋、贾琏、黛玉、湘霓、迎春、探春等晚辈就自己玩自己的去了。
在道观中欣赏别样的风景,也是很不错的一件娱乐。
而且他们还能去求签问卜,踏青放风筝。比起在家里待着,还是出来游玩更让人心胸开阔。
黛玉也去求了一根灵签。
在老道士的指引下,她摒除杂念,双手合手默念“紫清丹祖,指点迷津”,又默念了自己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在这之后,她才从签筒里掣出一根桃木签来。
贾璋看了一眼签文,只见桃木签上面刻着一行小字。
——度城求神入仙宫神指迷途记心中。东南西北任君行好比仙鹤上天逍。
他前世也念过道经,研究过道家的学问。
见到这签文后,贾璋对黛玉道:“这可是上吉的签文呢。”
那解签的老道士听到贾璋的话后,笑道:“小居士说得没错,此签若问功名,只需本分做事,前程指日可待;若问姻缘,亦有神仙保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