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9


徒孙可谓是文武双全,只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小贾修撰的心还是不够静啊。”

一个文官,还跑来围猎,真是不够他贾茂行显摆的了。

杨宗祯笑得比张泰维还和蔼:“我们茂行不忘本,还记得他们府上是靠着弓马起家的,因此也时常练习骑射,勉强配得上张阁老的这句文武双全。”

你在阴阳怪气什么?我徒孙就是文武双全!

不就是没选你那个做内阁中书的心腹做纂修官吗,半点报酬都不想给,凭什么选你的人上位!

要说心不静,也是你张泰维心不静,和贾璋有什么关系?

“张阁老或许不知道,是陛下让茂行去参加围猎抢彩头的。陛下有命,便是刀山火海,茂行也不会眨一下眼睛,更别说这区区南苑猎场了。”

在把张泰维气得脸色发青后,杨宗祯去找周东野说话去了。

待在一旁看热闹的李汲冷笑了一声,张泰维以为杨宗祯他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吗?

以前杨宗祯好脾气,不过是在周、李二党的夹缝里面求生存,所以才百忍成钢。

如今他和周东野都快要下台了,杨宗祯怎么可能还像之前那样脾气绵软,处处宽容厚道?

张泰维这个小人算是遇到真正的对手了,他且在这里等着张泰维的下场!

猎场里,贾璋已经换了猎装,和柳熠、孟吉祥等勋贵子弟策马前行。

他射箭的准头很好,亲手射中了两只大雁,三条狐狸,还有两只鹿,雪檀他们这些小厮看管的板车上面堆满了贾璋的猎物。

柳熠也射中了不少猎物,他还打趣贾璋和孟吉祥道:“这两年茂行兄案牍劳形,没想到临阵磨枪竟也管用。瞧瞧你这猎物,比我的多不少。小孟就不行了,拢共就打了一只野鸡。”

孟吉祥听了也不生气,只信誓旦旦地道:“你懂什么,我那只鸡是老母鸡,可是最补的。你这么瞧不起这只野鸡,等我那边煮了汤后,你可别跑来蹭饭。”

柳熠和贾璋听了后,全都大笑起来。

柳熠又向孟吉祥道歉,只说鸡汤是绝对不能少了他的。

围猎一直到下午申时才结束,贾璋他一直在心里计算自己应该猎到多少猎物。

绍治帝要把他打造成文武全才,羡煞鞑靼人,所以他猎到的猎物不能少于鞑靼使臣。

但是太子今天也参加狩猎,所以他的猎物又不能比太子多很多,要不然绍治帝和太子都不会觉得高兴……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鞑靼使臣的猎物也不会超过鞑靼王子的猎物数量,所以鞑靼使臣应该也会藏拙。

而太子占据主场优势,为了大盛天威,即便是作弊,绍治帝也会让太子的猎物数量超过鞑靼王子的猎物数量。

因为这两点,贾璋的推算工作容易了许多……

贾璋的精密心算果然是有用的。

在围猎结束后,绍治帝就用一种很欣慰的眼神看着贾璋,太子也在绍治帝对着贾璋大夸特夸时与有荣焉地连连点头。

而鞑靼使臣与那些比较优秀的勋贵子弟也全都像贾璋所设想的一样,虽然没有放水,但是也在有意控制着自己,不去抢风头。

只有鞑靼王子的脸色不好,他是马背上的勇士,又怎么能够输给盛朝的太子呢?

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输给盛朝的太子根本不算什么大事。

真正让他生气的事情还在后面。

盛朝的皇帝让他们朝里那个会骑马射箭的状元当场做一篇赞颂秋狝的赋文。

而那穿着猎装的年轻人直接朗声道:“大盛治国,应运开天。将勇卒精,甲坚兵锐。孟恩背盟而被擒,哲别铸狮而纳誓;新罗奏织锦之颂,天竺致能言之鸟,波斯献捕鼠之蛇,高丽进曳马之狗;白鹦鹉来自坷陵,夜光珠贡于林邑;骨利于有名马之纳,泥婆罗有良醉之献,无非畏威怀德,服膺于我圣天子也……”[1]

鞑靼王子目眦欲裂,要知道,那个向大盛乾元皇帝铸狮而纳誓的大汗可是鞑靼人!

绍治帝听到贾璋的话后,只欣喜地赐酒给贾璋,仿佛根本没看到鞑靼王子的脸色一般。

他就是要给这些人一些颜色看看!

明明是他们跑来大盛求救,竟然还恬不知耻地想要尚大盛的公主。

这样不要脸皮的人,别说当场揭他们的老底,就算是当场骂他们一顿又算得了什么?

他还担心贾璋的话过于委婉,鞑靼人听不懂呢!

第143章 鞑靼北归请封敕命,宗祯对策典章完稿

在大盛三大营的兵锋与绍治帝的敲打之下, 鞑靼使臣终于认清了形势。

在付出五千匹战马的代价后,绍治帝终于点头封赏脱脱不花为顺义王,承认他是名副其实的鞑靼之主, 脱脱不花也得到了更强的法理基础。

鞑靼王子和鞑靼使臣脸色铁青地离开了大盛的国都,至于什么尚公主之类的事, 却是不敢再提的了。

而在秋狝上表现得十分出色的贾璋也得到了绍治帝的赏赐。

他的文散阶提升了半品, 从从六品的儒林郎升迁为正六品的承德郎。

除此之外, 他还得到了一些金玉绸缎之类的赏赐。

不过前者对贾璋来说没什么实际用处,后者虽然价值不菲,但贾璋也不缺这些东西。

真正让贾璋觉得欢喜的赏赐, 还是他为祖母请封的敕命被皇帝批下来了。

一般来说, 朝廷文武官员为母亲和妻子请封诰命或敕命时, 只需正常排队就行了。

贾璋他是御前的红人,没人会在这种小事上为难他。

早在他第一次入大内轮值后, 邢夫人的敕命就已经被他请下来了。

但文武官员想要给家里祖母、太祖母请封时, 就要按照朝廷的规矩立下功劳, 才能得到批准。

贾母本就是超品的国公夫人,邢夫人亦是正一品的将军夫人,对她们来说,贾璋请下来的六品安人敕命算不得什么难得的荣耀。

但是,孙子/儿子请下来的敕命和丈夫给的尊荣是两码事, 这个六品安人的敕命代表着贾璋的孝顺与体贴。

对于贾母和邢夫人婆媳二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呢。

当初贾璋为邢夫人请封时, 邢夫人就非常高兴,连着欢喜了好些天。

在那些日子里, 就连东大院里的丫鬟们都跟着邢夫人一起高兴。

毕竟邢夫人心情好,她们这些丫鬟当差也容易。

不但如此, 她们还能时不时地拿赏钱,就算犯错也会被邢夫人轻飘飘地放过去。

日子这样好过,她们当然会喜笑颜开了。

如今贾璋也为贾母请了一份敕命下来,贾母自然是和当初的邢夫人一样欢喜了。

不但如此,她还连着好几天都待在荣庆堂里面,只为了欣赏朝廷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