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1
止他们一家姓沈,可当真听到沈秀才是禄县人时,他还是不死心想要去见见人。
“郎君,你寻沈秀才做什么?”掌柜惊讶地说道。
沈持:“哦,我是外地来的,不识字,想找个秀才代为写封信捎回家中。”
“哦哦,沈秀才家啊,”找秀才代写书信是寻常事,掌柜不疑有他,说了个地名,给他指了路:“从这里过去不远,郎君走走消消食就到了。”
说完,他打量沈持好几眼:这番气度竟是个不识字的……真看不出来。
沈持:“多谢掌柜相告,”他又在甜沫碗下面压了两个铜板:“告辞。”
他按照掌柜说的地址找过去,一路一路七拐八拐,来到地方,却发现沈秀才家的大门紧闭,人家外出了。
他扑了个空。
沈持失落地折回去。
这日晌午他在留署中午间小憩,忽然赵蟾桂匆匆进来,眼睛里放着光:“大人快看看谁来了。”
沈持觑眼一瞧,立刻起身,眼圈刷地一下红了:“阿秋?”
赵蟾桂悄悄出去,把门给他关上。
沈知秋环顾四周,见无人留意他们才说道:“听邻居说有人找我,我问了模样才知晓是你……我离开禄县后四处游山玩水,今年春天走到这里,想住一阵子,没想到此地遭了灾……”
沈持:“你没事吧阿秋,家中有粮吗?”
“我没事,”沈知秋说道:“昨儿才买了几斗米。”
“阿池哥,”他反问沈持:“我听说你是来招安起事的头领李虎的?”
沈持:“嗯,可是我未知他有无招安的意向便来了,我还要试试。”
“要是李虎没有招安之意,”沈知秋担忧地问:“那你岂不是白跑一趟?”
沈持隐隐淡笑:“不会的。”
沈知秋:“这样,阿池哥,我去帮你打听打听。”
“阿秋,”沈持说道:“不用,我已向寿张城内传达朝廷招安之意,想来他们已经在权衡了。”
沈知秋:“没事,我一个普通百姓,没人认识我,我去寿张想办法帮你打听再合适不过。”
“阿池哥,”他又说道:“以后可能没这么巧安排你我见面了,你就让我为你做件事吧。”
说动李虎被朝廷招安。
沈持拗不过他:“你要去寿张,记住不要停留超过三天,见情况不对马上走,知道吗。”
沈知秋:“嗯,知道。”
说完,他说要回去收拾包袱,便告辞了。
见过沈持后从留署出来,沈知秋去街上买了两套道士的袍子,当日就离开齐州去了寿张。
抵达后,他穿着道袍,每日在寿张城内摆摊抽签卜卦、算命。这些年在外游走,倒是学了不少蒙人的小本事,恰好用上场。
……
一日,王有仁出去散心,走到街上,有个青年道士在角落里跟人嘀嘀咕咕:“依老道看,那李虎两腮无肉,地库空空,没有帝王之相。”
王有仁听了咯噔一声,待要让人抓去,只听那道士继续添油加醋:“不过他有小官运,就看他瞧上瞧不上了。”
小有官运。被招安后,朝廷多少得封赏他们个官儿当当,可不是小官运嘛。
他此刻已经被迷住心窍了,一下子就想到了招安上,心中的块垒松动,因而走向那道士:“呵呵,你看看我如何?”
青年道士打量了他几眼:“先生多年一直惦记的功名很近了。”
一下子说到了王有仁的心上,他拉着道士:“再卜一卦,看是镜中月还是?”
道士又让他抽了一根签:“是中签。”签上写着卦语:成败相互受煎熬,得意失意两梁衫相举中交。①
意思就是说变数很大,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先生很是为难啊。”
王有仁这下更信他了:“不满道长你说,在下眼下就是这个处境。”
“道长可有破解之法?”
青年道士:“小道不敢逆天改命。”
王有仁惆怅地叹了口气,放下银子走了。
他又一次去问招安的事,李虎瞥了王有仁一眼,面有难色:“军师啊,弟兄们无论如何是不肯招安的,我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摁着头让他们招安吧。”
他手下的先锋将军们冷笑:“是啊军师,莫再提招安的事了。”
王有仁垂下眼,他端起一杯茶仰头灌下,闷闷不乐地说道:“我以后不提这事儿了。”
李虎哈哈大笑:“走,咱们去春风楼吃酒,大哥我请客。”
先锋将军们高呼着去了春风楼,叫了酒肉,不一会儿,包房内的几案上、地上,到处歪歪斜斜地堆满了酒坛,几个微醺的将军拥着李虎,一杯接一杯地敬来敬去,很快就喝得口齿不清,醉眼朦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释放心中所谓的豪气,又哭又笑,似疯若癫……满屋子的吆喝声。
王有仁静静地看着他们,一言不发。
李虎过来往他手里塞了杯酒:“军师还在想招安的事呢?”
“不,”王有仁:“大王不让想就不想了,我在想,要是我们不招安,要找个比寿张更好的据点,”他露出老谋深算的眼神:“大王在那里建国号登基,广招贤才与将才,方能干大事啊。”
“寿张无防御天险,易攻难守,一旦朝廷调兵前来,我们就完了。”
如果不招安,那得找另外一条路了。眼下这吃吃喝喝的日子哪能长久。
“我也给弟兄们想过这条出路,”李虎问他:“可是除了寿张,还能去哪儿呢?”
“大王,徽州府的寿州啊。”王有人说道。
在徽州府有这么一个地方,它自古以来即是兵家必争之地——寿州,这个地方东据淮河,西控淠颍,南临淮南平原,在军事上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当年的淝水大战就是在这里打的,逐鹿天下之人都知道,寿州一得,便可长趋南下,饮马长江矣。
江南富饶之地,唾手可得啊。
李虎有些犹豫:“可是军师,咱们从寿张到寿州,几百里地,万一路上被朝廷军袭击,不保险啊。”
“大王,这就有用得到姓沈的地方了,”王有仁说道:“咱们,先佯装愿意招安。”背地里出其不意派人去攻打突袭寿州城。
李虎:“嗯,这才是个像样的好主意。”让王有仁给沈持写信,表明他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
王有仁是想假戏真做,他算准了李虎攻打不成寿州,到时候既已向朝廷表明招安之意,没有退路,不得不招安。而李虎亦然,他想着一面以招安的幌子遮着朝廷的眼,一面暗中派兵前往寿州……二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当夜,王有仁以李虎之名给沈持写信,信中说:自己啸聚百姓,起义攻城,本来是打算为朝廷守城尽忠的。还说,希望沈大人为他们说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