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
柜不要嫌弃。”
孙掌柜虽然不知道什么酱油,但到底是经营酒楼的,听他这样一描述,便知道是调味的,用不用是一回事,但到底是开心地接了过去。
而这边,走出如意楼,赵来贺抱起儿子,激动不已,若不是在大街上,他狠不得要将儿子抛起来。
怕卖不去,这次他们来府城只带了四只甲鱼,那四只甲鱼个个都有两斤重,最后竟然卖了十七两!而且后天孙掌柜让再送六十只来,提前付了一百两两的定金,老天爷,他怀里竟然揣着一百一十七两!
怀里多了一百多两后,夫妻俩看谁都像贼,连晚饭也不敢再去吃面了,只买了两屉包子,找了家客栈住了一宿。
第二天一早,顶着黑眼圈的夫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花了两文钱让店家帮忙热了昨夜剩下的包子,吃完就打算回去了。
“咱们家也该买只牛了,这回把甲鱼卖了,家里还是要再买几亩地的,虽说如今家里是雇人干农活,但是回回都要借牛,大生叔跟富哥家里的地也都多,每次须得岔开了借,总归是不大方便的,有了自己的牛,就是后面雇人,不用去借了牛,也不用担心误了下种子的时间。”
巧娘细细想了片刻,也觉得有道理,当即把昨夜决定这笔钱留着给儿子娶媳妇的想法抛到了脑后。
买!是得买,等把六十只团鱼送到府城,拿到剩下的尾款,少说有一百四十多两,家里的钱不用动,也能买好几亩地了!虽然他们家如今又是养鸡,又是卖团鱼,但是总归没有拿到手上的地契叫人安心的。
巧娘已经决定了,往后她要天天去看着那池甲鱼,如今那池塘就是她的宝贝,可不能叫人偷了去。
一家人原本计划直接回村,现如今决定要买牛,索性到了县城后就直奔买牲口的市集,在这边又是花了近一个多时辰,这才挑中了一只刚成年的牛,一番讨价还价后,花了十八两买了下来。
一只牛的价格也差不多在十八两左右了,只是他们这只牛刚成年,正是干活的时候,能只花十八两算是便宜了。
买了牛正是新奇的时候,赵来贺便让巧娘跟儿子坐驴车,他自个儿在前面乐呵呵的牵着牛绳。
?????発???????ī???u???e?n?????????5????????
走了一会儿,巧娘心疼驴子,坚决不肯坐了,又陪着赵来贺一起走,一遍遍地抚摸着牛笑得眉眼弯弯,赵丰年本
也想下来,自然是被两人拦了下来。
这一番折腾,回到家已经临近黄昏了。
柳大正在院子里做马扎,见他们回来,还领着一头牛,什么都没问,只憨笑着接过缰绳牵着牛院子里溜了一圈,又夸了一番牛挑得好,便准备回桑河村了。
赵来贺哪能让他这样回去,一定要让他吃了晚饭再走。
这次回来的急,没带什么东西,索性去池子里逮了一只甲鱼,红烧了,一半上了桌,另外一半装好了,好叫他一会儿回去的时候带家去。
柳大也被这口感惊艳到了,吃得头都不抬,见他喜欢,赵来贺便又取了坛酱油给他带回去。
巧娘详细说了一番做法,柳大本来还想着哪一天得抽空去田坝河沟里抓甲鱼,只是他家水田少,不晓得能不能逮到,听妹妹说做其他肉菜也一样香,顿时就眉开眼笑了。
又听说他们想明日去镇上再做一架牛拉的板车,柳大连忙摆手。
“花那冤枉钱做什么,左右这些日子没接社么活,我跟爹明天白天就给你们赶工出来。”
赵来贺自是高兴不提。
到了第二天傍晚,柳老头跟柳大果然将板车做了出来,去年柳家也买了驴车,这回不用跟之前送家具一样借旁人家的驴车了,直接就放自家的驴车上运了过来。
柳河村不近,赶夜路也危险,赵来贺说什么也要留两人住一宿,听柳老头夸昨日带回去的红烧甲鱼,当即又要巧娘去烧一顿甲鱼,被柳老头死活不肯拦了下来。
赵丰年便提议抓一只鸡,赵来贺眼睛一亮,他也爱红烧鸡,甲鱼吃不起,他们家鸡可多的是。
这下柳老头没再拒绝了。
第二天一早,赵来贺就准备去府城了。
甲鱼是提前抓好了的,怕路上压死了,直接用之前编的长鸡笼装着,整整装了四个笼子,这次倒是没带酱油了,按照赵丰年的说法,头一回当添头,等人尝到甜头,又发现到处也买不到的时候,他们这酱油就能卖上好价了。
这次巧娘就不跟着去了,她打算再做两缸酱油出来,为此,昨日在县城还买了点细面,又嘱咐赵来贺从府城回来的时候,从县城带几个缸回来。
只是,这些都不急。
柳老头跟柳大也跟着一起顺道回家。
见柳老头喜欢挺喜欢甲鱼,赵来贺知道明着给他他肯定不愿意收,便偷偷往他背篓里装了两只。
村里人还不知道赵来贺家买牛了。
直到巧娘赶着牛车送赵丰年去县城。
“赵四家买牛了!嚯,那牛牙口好,又壮实,铁定要不少钱呢!”
“一只牛少说也要十七八两,他们家那只说不准得二十两了。”
而这边,赵来贺拉着一车甲鱼来到如意楼,这一回驾着驴车,他直接走的后门,刚进去,就见孙掌柜满脸红光,又是激动又是焦急地冲他赶过来。
“赵兄弟,你那酱汁,还有没有?我如意楼都要了!那可真是好东西啊,烧肉的时候放一点,那香味,整条街上都闻见了!”
第31章
原来,那天孙掌柜见赵家说是买团鱼的添头,又是自家做的,便以为什么农家土酱,随手就搁一边了,正巧灶台上的厨子听说收了上好的团鱼过来瞧,看见搁在桌上的坛子,还以为是采购来烹饪的酒水,一道都拎去了灶房。
晚食刚好有桌客人在小二的推荐下点了道团鱼,以往这团鱼大多炖汤来食,讲究一点的厨子喜欢先烹炒后再注入热水熬煮,在这个炒制的时候烹入酒,能很好地去除团鱼的土腥味,如意楼的大厨拍开坛子口,按照经验直接倒了一勺,刚发现颜色不对,手下却已经下意识泼上去了。
正当他心下一急之时,却忽然闻到一股奇特的香味,他眼睛一亮,手上快速翻动,果然那香味越来越浓郁,整个团鱼也染成了好看的酱色,不多时,竟是整个后厨都弥漫了这股子香味。
整个厨房或忙碌切菜洗菜,或帮厨,或过来上菜的小二,都纷纷忍不住吞了口唾沫,伸头观望。
“真香啊,这是做什么好吃的呢?”
“颜色也好看!”
“李师傅的手艺又进步了。”
而随着店小二来回传菜,这股香味顺着后厨又传到了前堂,此时正是饭点,大堂里不少人闻见了,只觉得口舌生津,忍不住就问伙计这是做的什么菜。
伙计哪里知道,孙掌柜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