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9
起来,也知道立女户难,但是我也相信只要是宝儿,就一定能做到。”
赵丰年没话说了。
本朝除非是父母丈夫双亡,又无兄弟姐妹的女子方会立女户,就是这样,也会被人瞧不起欺负,若不是为了自己,陈莲应该不会轻易提出立女户。
“好,我答应你,伯娘。”
第45章
就在赵丰年跟陈莲谈完的第三天,赵丰年听说赵小云跟赵青青去了纺织厂。
“自打上回出了那件事,你贵二伯跟伯娘总算是开窍了,如今对小云那才叫好,都说他们夫妻俩这是打算把前十五年欠小云的补偿回来呢。”
赵丰年听说过这事,赵大家如今是分家了。
赵来贵在制油厂做事,不缺钱,分家的时候只要了六亩地,这些日子已经在起房子了,眼看着也是越过越好,赵丰年也为赵
小云感到高兴,他原本就想问问赵小云愿不愿意去纺织厂做事,只是没想到他还没提,赵小云就已经去了。
“你二伯娘起先还不让青青去,说是家里得留人干活,还去陈家湾找你三伯娘闹呢,结果一听每月能拿到二钱银子,立马就变了脸,好说歹说,把姐妹俩都给送了过去。”
赵青青此前来找过赵丰年,说她想让赵翠翠去纺织厂做事,她自己则留在家里干活。
“要是一下子都只要咱们家的人,怕是会被人说嘴,别到时候人家得说三婶不公了,翠翠虽然说话慢,但是她很聪明的,学东西也快。”
——这是赵青青的原话。
“如果一个人做出了一番事业来,却不能叫在意的家人都过上好日子,那也不尽如意,纺织厂本就会优先考虑需要帮助的人,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赵青青当时听了并未给赵丰年回复,如今看来,她也是想去的,只不过被王小红拦住了。
“能进纺织厂是好事。”赵来贺总结。
“可不是,你都没瞧见这些日子那头有多火热,就是周头那边还有人送女儿来呢。”
“周头就有些远了吧?得有好几十里呢。”
“二钱银子,就是为了这个雇个牛车来回也是合算的。”
赵来贺一琢磨,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不过,陈莲可不敢招那么远的,赵丰年跟她提过,安全第一,万一这住的远的路上出了什么事,又都是姑娘家的,到时候没法跟人家家里交代。
等以后纺织厂做大了,人也多了,届时由纺织厂用自己的牛车专门来回接人倒是行得通。
是以,那些离陈家湾远的几个村子都纷纷叹息,只得看着其他选上的村子兴高采烈了。
就在纺织厂如火如荼建造的时候,运输队即将再次前往府城,这一回他们带的油更多了。
临走前,赵丰年找到了柳小尺。
“买铺子?”
赵丰年点点头。
“我们在府城得有个地儿,一来方便运输队落脚放货物,二来是方便想买咱们油的商户能找到咱们,如今我们只是卖油,纺织厂那边陈师傅已经在带着女工织布了,下一回我们打算拿几匹分别去县城跟府城试试水,有个自己的地方更好行事。”
柳小尺听了也觉得好,笑道“那得挑一个带大院子的了。”
“县城的油铺我是聘了族里的一个叔伯,府城那边也得留人,这回你们运输队去府城,小尺哥你帮我留意一下运输队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柳小尺欲言又止。
“说到人,我现在就能给你推荐一个,宝儿,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孙阿牛?”
孙阿牛就是柳家村那个瘦得跟竹竿似的少年,赵丰年自然记得,上回在县城庆功宴上,他还上前以茶代酒来感谢赵丰年,人比以前开朗多了。
“小尺哥想要推荐他?”
“你可能不知道,阿牛哥身世挺可怜的,他爹是当年北边打仗闹饥荒逃难的,到了柳家村才定下来,结果他十岁那年人就去了,他娘在族里的帮扶下把他拉扯大,也落得一身毛病,家里的田地都卖光了治病,他就帮人家干活给他娘买药,孝顺不说,还懂回报,这一路上学东西也很快,脑子也灵活,其他人倘若去府城,怕是还要考虑道家里的人,倘若是阿牛哥,他没什么牵挂,到时候直接把孙大娘一起接过去反而方便无牵挂了。”
赵丰年思索一番,这样一听,孙阿牛确实是比较合适。
“不如这样,下回回来的时候,宝儿你再考察考察他,找他谈谈?”
赵丰年便笑了,“看来小尺哥出去一趟,果然大有长进了,人也成熟了不少。”
小尺笑着挠头,“以前待在家里不知道,出去一趟才知道做生意那么多门门道道,多亏了大力叔帮我,否则我肯定做不好的。”
“大力叔的提携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小尺哥你有这方面的天分又愿意学,我跟大力叔也说了,这一回就要放手让你自己做了,他会在一边看着,你只管放心大胆往前走。”
柳小尺感动不已。
这回运输队直接从赵家村离开。
运输队离开后,赵丰年便接到了顾子升的帖子,邀他去县城参加一场文会。
到了地方赵丰年才知道是府城的周学政组织的文会,连顾家村的顾小秀才跟陈家湾的陈秀才都来了。
“上次一别,你竟又弄出了一个纺织厂来,实在是英雄出少年。”
上回见面还是赵丰年考中秀才宴请那会儿,顾家村两位顾夫子带着贺礼上门,都为赵丰年感到高兴。
顾秀才上回又参加了一次乡试,依旧榜上无名,他笑称往后只当一个教书先生,但是今日在这里见到他,赵丰年便知那句“教书先生”才是戏言了。
赵丰年问候了几句顾老秀才,两人交谈了片刻,陈秀才这才上前搭话。
?????彂???????ī????ū?????n??????Ⅱ???????????
“陈夫子有礼。”
陈夫子回了一礼,笑道,“赵秀才院试那篇文章老夫反复研读,还让私塾里的学子通读背诵,实在是精辟。”
赵丰年自是谦虚。
“赵秀才太过谦虚了,不知赵秀才今日可带了文章来,也好叫我瞻仰一番,我近日有感而发,偶得了一篇文章,还想让赵秀才品评一二。”
“陈夫子言重了,我一介后生,比不得陈夫子耕耘不辍。”
顾秀才也笑,“你确实是后生,可后生可畏,是要把我们这些人都比下去了。”
顾秀才说完,转头又看相陈夫子,“陈夫子教书育人,于文章上不断追求,实在是我辈楷模,不似有的人,说是读圣贤书,却只听闻了几句流言蜚语,竟是弄得这文会也乌烟瘴气了。”
顾秀才说的是几个贬低赵丰年铜臭的县城学子。
“读书人还是要以圣贤书为本,万不能舍本逐末,学了那商贾之流追名逐利失了本心。”
“小时了了,大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