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7
世界纪录,Q值达0.60,持续了2秒。
仅过了39天,输出功率又提高到1.61万千瓦,Q值达到0.65。
三个月以后,倭国的JT-60上成功进行了氘-氘反应实验,换算到氘-氚反应,Q值可以达到1。后来,Q值又超过了1.25。
虽然后面这个反应是不能实用的,但是这也是托卡马克理论,真得能够产生能量的代表作。
国内自然没有落下前进的步伐,早在70年代,国内就建设了数个实验托卡马克装置——环流一号(HL-1)和CT-6,后来又建设了HT-6,HT-6B,以及改建了HL1M,新建了环流2号
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就是磁场,要产生磁场就要用线圈,就要通电,有线圈就有导线,有导线就有电阻。
托卡马克装置越接近实用就要越强的磁场,就要给导线通过越大的电流,这个时候,导线里的电阻就出现了,电阻使得线圈的效率降低,同时限制通过大的电流,不能产生足够的磁场。
托卡马克貌似走到了尽头。
幸好,超导技术的发展使得托卡马克峰回路转,只要把线圈做成超导体,理论上就可以解决大电流和损耗的问题,于是,使用超导线圈的托卡马克装置就诞生了,这就是超托卡马克。
“目前为止,世界上有4个国家有各自的大型超托卡马克装置,法国的Tore-Supra,隔壁毛熊的T-15,倭国的JT-60U,和咱们的EAST,也就是中科大等离子研究所的东方环!”
研究过这个版块的资料,陆骁对这个版块,还算如数家珍。
“国内,我没记错的话,七月份,刚刚有了逼近世界水平的突破,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那边,东方超环(EAST)超导托卡马克2012年物理实验顺利结束。
那边利用低杂波和离子回旋射频波,实现多种模式的高约束等离子体、长脉冲高约束放电,创造了两项托卡马克运行的世界记录: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
科研圈子里的重大动向,哪怕陆骁在苍龙J-35的项目攻坚中,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是的,这分别是国际上最长时间的高温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最长时间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我们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吴桐自然也没有错过这个进步突破的消息,国内其实在托卡马克上,还算有着不小的积累基础。
“不过,陆哥,托卡马克虽然是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主流,但并不是唯一的研究方式!”既然是确定的合作者,从初步的思维碰撞上,知道陆骁在这个版块,一样有着不浅的研究,吴桐也就直言不讳开口:“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个方向一定是正确的!”
陆骁并没有觉得,吴桐否定国际主流方式就是狂妄,科研本就应该抱着打破常规,敢想别人不敢想,才有可能在一般人考虑不到的角度突破。
“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诞生之前,任何可能性都不应该被忽略,这只是目前世界研究的主流,并不是正确主流。吴桐,你想走仿星器这个方向吗?”
仿星器,顾名思义就是对恒星的模仿,其本质是一种核聚变反应研究设备。
核聚变反应堆是利用两种类型的氢原子实现运行氘和氚,并将这些气体注入约束舱内。
随后,再对其施加能量,从而使这些氢同位素原子的电子脱离原子,形成等离子体,此过程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强大的磁场会阻止这些等离子体接近舱壁,这种强大磁场是采用包裹约束舱的超导线圈以及存在于这些等离子体中的电流产生的。
仿星器这个超前概念,其实和普林斯顿大学还有着不小的渊源。虽然如今在这项技术上,目前主要研究且领先的是德意志,但这个概念最早却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莱曼斯皮策教授提出的。
这是,这个想法在当时,由于设计过于复杂,无论是从材料学还是工程学的角度来看,都有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壁障,这个天才的想法,一直被束之高阁,直至近些年,随着材料和其他技术的进步,才又重新有被提起。
第389章
超导
“是,比起托卡马克,我更看好仿星器的未来发展!”虽然仿星器技术研发比起托卡马克要艰难太多,且不比托卡马克,如今有着还算丰富的经验可以依凭,几乎只是概念,需要从零开始。但是同样,成正比的,
未来应用发展,以及技术升级也会有更大潜力。
虽然目前可控核聚变国际主流是托卡马克,但是就吴桐了解到的资料来看,托卡马克装置再放点时间上,也已经陷入了瓶颈,至今还在以秒为单位,进度颇为艰难,几乎看不见成功的希望!
目前最长放电记录的保持,正是华科的“EAST”的102秒,这几乎标志着托卡马克装置这条技术路线在“放电时间”上的天花板,想要将这个天1高一秒,都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
可控核聚变的未来前景,毫无疑问是非常广阔的。但是,就如黎明前的黑暗,这份黑暗,过于漫长!
目前ITER项目进行到现在并不乐观,每年使用经费都在以亿为单位超标,然而项目的进度,却并没有过人的进展,包括海对面在内的各国政-府都已经渐渐失去了耐心
w?a?n?g?址?f?a?b?u?y?e?ì????ū???ě?n?2??????5?????????
“所见略同,我也对仿星器挺有兴趣!”陆骁肯定的点点头,哪怕吴桐看不见,他也一样了解考虑过仿星器,不然,也不会吴桐仅仅一句点评,他就能立即想到仿星器。当然,之前他更多是作为发动机战机想象力补充领域去了解的。
“可控核聚变是个系统性的问题,托卡马克和仿星器,磁约束和惯性约束完成这一切的前提下,还是要回归到材料和工程的进步,仿星器装置有一点儿比托卡马克好的地方。
托仿星器装置在设计理念上的优势,万幸,我们不需要像托卡马克装置那样通过欧姆变压器来启动等离子体电流,也不需要考虑扭曲膜、磁面撕裂、电阻壁膜问题!”
“这是把难度转嫁到了工程和材料上面!”陆骁笑道,但是,同样的,走仿星器装置道路的话,这同样是他们的强项,特别是吴桐的强项!
“我们需要更大的电磁场,来完成对等离子的磁约束,并且还要对磁场进行有效控制,所以,我们需要有一种能够在常温下,或者至少在不那么极端的条件下就能够实现超导的材料,以便我们能够制造更大可控制的磁场,来对等离子体进行约束!”
等离子体约束将等离子体限制在某个区域,不让它们飞散开来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