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3
,做的差没关系,但是能听的懂话就好。
如此,也留下一人,先试一个月。
至于伙计的人选,锦娘找了臭水巷的陈小郎,陈小郎比扬哥大一岁,原本也是极其聪明的,论读书还在扬哥儿之上,只是后来他爹琵琶别抱不管家中,他母亲跟人跑了,靠着祖父母在苟秀才那里读了一年,今年祖父过世有一顿没一顿的,今日她娘回去臭水巷拿自家还未拿完的物件儿,不曾想说那陈小郎的祖母也病死了。
锦娘和罗玉娥都收拾出家中的旧被褥,旧袄儿,替她们安房。
服侍锦娘的叫阿盈,今年十二岁,三岁死了娘,她爹续弦之后,继母不把她当人看,原本是送去当童养媳冲喜,没过几日,那家的儿子死了,人就把她卖了。
锦娘在她西边的浴房后面的杂屋里,给了她一口旧箱子,又抱了她之前在周家用的被褥给她,还分了个木盆、巾帕给她,甚至还怕她饿,给了她一盒点心。阿盈这个人虽然出身贫苦,气性却大,人抬举她一分,她回报人十分。
又见锦娘倾国倾城之貌,形容举止无一不好,心中更生欢喜。
“小姐,您对我实在是太好了。”
锦娘笑道:“那我吩咐你的事情你要记得。”
阿盈眼睛闪了闪:“不知是何事?”
“也没什么,每日辰时(早上七点)之前,你要穿戴起来,把我这里的打扫一遍,把我的衣裳洗了,晾在我这楼的后头。到了辰时,你就过来替我梳头穿戴,我们辰时四刻(早上八点)到下面用饭。平日在前头铺子要学斟茶、点茶,点茶我会教你,若只是随意看看的,你就上些散茶,若是老主顾,已经下了定金的,就上点茶。除此之外,便是替客人量尺寸,拿我的图册给她们选。”
原来就这么点事儿,阿盈忙道:“小姐说的我都应下。”
“嗯,平日不懂的要多问我。”锦娘道。
阿盈这边安排了,橘香那里也好办,她的床铺就放在厨房旁边的柴房里,锦娘也与她说的很清楚:“你每日早上辰时四刻做早饭,一旬五日吃稀的,五日吃干的,正午准时开饭,晚饭酉时(下午五点)吃。米、面、菜我娘准备到这里,柴火,细炭我来买,有时候打牙祭时,我会给钱你。至于浆洗衣裳、打扫庭院就归你做。”
橘香也忙点头。
至于陈小郎这儿,他已经是换上了扬哥儿的衣裳,显得愈发眉清目秀的,锦娘就笑道:“你既然同意到我这里干活儿,那就好好干。你就睡在绣房后头,白日替我送货跑腿,把前面的地儿要打扫干净,自个儿的衣裳自个儿洗,尿桶不要拿进来,要如厕就开了后面的门直接去茅厕就行,夜里留心些,这里尺头布多,烧一块可都要赔的。”
她随即又说了每日何时开门的时辰,开门之前要把什么地方打扫干净,什么地方摆好。
请了下人之后,罗玉娥算是被解放出来了,每日衣裳做饭都有专门的人做,他们夫妇只用每日把自己铺面的生意顾好就行。
早起,阿盈已经把楼上的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又在铁汤瓶里倒了一瓶热水兑了凉水,用温水洗衣裳。冬日的衣裳只有些亵衣亵裤是每日都要换的,故而一会儿就洗完了,晾晒之后,她又去厨房提了热水上来喊锦娘起床。
锦娘着意打扮了一番,便下去用早膳,橘香早上熬的是小米粥,配着两样咸菜,一颗鸡蛋。
吃完早饭,她就让阿盈替大家量尺,遇到客人如何说话,又让陈小郎怎么回话问话,还让她爹教他骑驴驾车。
她发现阿盈其实非常擅长应对,比她想象中发挥的还好,陈小郎记性更好,她教他记账,筹算,她都能算的清楚。
而她们两人对锦娘也是十分信服,看锦娘正在画重瓣茉莉,都过来看,暗自佩服不已。
锦娘抬眸睇了她们一眼,又笑道:“今日咱们把东西备齐,明日就开张。”
做了两片抹胸,一件褙子,两条百褶裙,荷包几对,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锦娘暗自祈祷,明日可要开张大吉啊。
第51章
天刚蒙蒙亮, 院子已经扫完了,橘香把扫把扔到一旁,进去屋里看面醒发的差不多了, 开始从盆里剥出来, 揪了剂子,用擀面杖擀了之后,很快包了荠菜馅儿的饺子, 放上蒸笼。
今日绣铺开张, 东家特地吩咐要做干的,这样不容易饿肚子。
等蒸锅上汽的时候, 橘香又去打了一桶水来,魏家还真是方便, 厨房门口就是水井, 且井水甜滋滋儿的。
看饺子快蒸熟的时候, 她又把灶里的炭放底下,上面铺了细炭,又不甘愿的把铜的汤婆子装进水。炭当然是给姑娘的, 但是汤婆子是给阿盈的, 这东家什么都好,就是对下人太宽容了,不过,自己也是下人,这般一想倒也平衡了。
锦娘因为这大半年减肥有成效, 胃已经饿小了许多, 这般好吃的饺子,她也不过吃了五六颗。
倒是陈小郎正在长身体,一口气吃了十六颗, 真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进了前厅后,锦娘跟阿盈陈小娘对视一眼,都各司其职去了。阿盈先把炭盆端来锦娘这里,又提了个红泥小炉过来,用攒盒拣了些狮子堂、西川乳糖、林檎旋、桃圈、牙枣、梨圈放在茶柜里。
陈小郎则把门打开,站在门口招揽客人,他这个年纪正是腼腆的时候,喊不出来,姑娘倒也不勉强,只说让他时不时出去问问人家有没有要做针线的就行。
“小郎,去把这架鞭炮在门外放了。”锦娘道。
门口这架鞭似青烟一样放了,过了一个时辰,都没人上门,陈小郎和阿盈都急不可耐,锦娘则笑道:“两个小鬼头,我正在做领抹,你们别着急,都是这样的。”
甜水巷可是在绣巷的后面,旁边都是珠子铺、绸缎庄、茶行,这里的人甚至比前面逛绣巷的还有钱,要不然锦娘不能花上千贯买一块地。
说罢,她又喊陈小郎进来暖和一下:“别冻着了,去你阿盈姐姐那里拿汤婆子暖暖手。”
w?a?n?g?址?f?a?b?u?页???????????n???〇????5??????ò?m
一语未了,见个穿湖色缎子的丫头进来,阿盈和陈小郎都颇激动,却听那丫头道:“二姑娘,我们娘子说今日起来头晕,不便前来,特地派我送了礼来。”
这丫头是荣娘的丫头,锦娘当然知晓荣娘是不会来的,她们这些人表明看着云淡风轻,只允许她们自己热闹,喜欢让别人看她们的热闹去,别人一旦可能超过她们,她们就心里不舒服。
再看荣娘送的是五钱左右的一匹绢,锦娘让阿盈收好,又赏了五分的银子给这丫头。
又见莹娘的丈夫安平过来了,他正道:“二姐,这是莹娘让我送来的,我这会子要给城东的人送药去,怕是今日来不了给您捧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