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


,不管是之前囫囵吞枣的蒙书,还是死记硬背的四书,现在终于梳理了一遍。

再加上文夫子给他开的书单。

这童试必考科目,他算是终于弄明白了。

接下来的时间,除了看书之外,还要试着写文章。

文夫子知道他的进度,再结合大家的情况,临时多加了一节四书解义的课。

别说其他人了,就连文一文二都能发现。

即使在同一起跑线,纪霆的进度也远超大家。

这种情况下,不仅身边人要保持心态,就连他自己也要稳住。

让人意外的是,纪霆的心态一直很稳定。

不会因为身边人态度有所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情况。

其实很多学生,但担心别人的目光,担心身边亲朋的态度。

有的要么拉低自己水平,好让自己合群。

有的这会一边进步,一边痛苦。

文夫子算是发现了。

纪霆完全不会!

不是说他这个人没心没肺。

也不是他不在乎。

而是他可以很好的调节自己心态。

这份心态,实在不一般。

饶是读书多年,甚至为官多年的人,都做不到这般不在意别人的态度。

越是这样的学生,越能让夫子满意。

于是这节解义课,文夫子讲的也格外认真。

“但凡科举,都离不开一种文体。”

“可称之为八股文,也可以说是制义,又可叫时文。”

不管有没有考过科举的,基本都听说过。

甚至有的夫子,会让学生提前学习如何写八股文。

在最开始解义的时候,就用上这种问题,用那些夫子们的话来说:“提前熟悉,如臂指挥。”

这样说倒也没错。

只是很多学生提前解除,不仅没学会,反而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连最基本的释义都不会写了。

所以多数夫子,不管是薛馆长,还是文夫子,都要求学生们先熟悉书的本体,再来做文章。

毕竟这八股文之间的奥秘,非一两句话,一两个知识点可以贯通的。

第35章 第35章八股

“有人说,八股文是钻营荣利之资,还有人说这是泥佛彩花也,转瞬即坏。”文夫子笑着道,“大家以为呢。”

在场九个人里,大家其实都没什么想法。

为何?

自然因为,大家读的书少,见过的事情少。

所以在这个阶段,夫子说什么,便是什么。

正是这个原因,这一课才尤为重要。

文夫子继续道:“这个答案很难答出来。”

“因为也有人说,八文,学问聪明之会也。”

意思是,只有精通诗文古文的人,才能写出八股文,精妙的八股文,是融合了真正古文精髓的。

到底孰对孰错,实在不好说。

至今也没有定论。

即便是现在,批评追捧八股文的人,依旧有很多的。

而且有些人一边批判一边考科举,这是另一回事了,文夫子并未多说。

文夫子是没说,可纪霆知道啊。

八股之争,就算放在现代,也是能吵翻天的。

所以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个科举文体罢了,无关好坏,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工具,一个规范。

学了八股文,一定要成为他拥趸,不学八股文,也没必要跟着批判。

不知道是不是纪霆的表情太过自然。

以至于文夫子都想问问他:“纪霆你觉得的呢。”

纪霆指了指自己,干脆说出他的想法:“考试而已,就跟玩飞花令一样,跟投壶也一样,按照规则写即可。”

“不用深究对与不对,按照制式写即可。”

“又不是说,学了八股文,就不学其他文体了。”

文夫子眼睛一亮,惊喜溢于言表。

没错。

是这个道理。

科举是以八股文为重。

可学问并非如此。

多学多看,肯定是没错的。

文夫子的意思就是如此,却没有纪霆说是这般直白。

他的想法,还是让大家多思考,多看文章。

既不能因学了八股,就忘了其他。

也不能因为旁人的偏见,就一味贬低八股。

做人,还是不能太狭隘。

做文章也是同理。

不说面面俱到吧,至少不能钻牛角尖。

文夫子关于八股文的第一节 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文章在其次,明道理才是真的。

文夫子继续道:“不管八股文到底如何,但研究透彻,便能从中窥探出入学之奥妙,明白正、反、起、承、转、合的思维方式。”

“其言行规范都在其中。”

纪霆认真听着,除了把八股党当做一种工具之外,似乎还有其他用途?

文夫子的学问自不必说,他一番话深入浅出,不管是还在蒙学的七妹妹,栋表弟,珂表妹,又或者学的时间长的其他人,都能从中听出道理。

不过再讲到如何写,那情况就不同了。

这也没办法。

写八股文,更多是锻炼一种思维模式。

而这种思维模式形成,既有天生的敏锐,又有后天的训练。

现在刚开始,各人读书的天赋便凸显了。

比如这句话:“文无定体,更无定格,八股是指两截题,上截两虚两实,下截两实两虚,这边是八股。”

“但其格亦不能拘束,如何写,也在不断的变化。”

“就拿如今的时文来讲,前十年的时文与如今的时文相比,那就是不一样的。”

时文也就是八股文的别称。

这点很好理解,文章的形成,其实跟社会风气与社会变化息息相关。

即使很难察觉,可确实如此。

比如盛世时的文章风骨跟乱世时可谓截然不同。

除非社会十年间毫无变化,否则文章必然不一样。

科举更是如此。

都说有些夫子会押题,会选题,对科举很有帮助。

那也是他们观察社会变化,以及朝中官员升迁,从而有所揣摩。

故而说八股的两虚两实,两实两虚,其中变化也是很多的。

如果说前面还能理解,后面这些便越来越晦涩。

听的人直打瞌睡。

可在场众人,还是努力去听,

这毕竟是科举最重要的地方。

如今大家都略略读了四书,肯定是要开始试着写文章了。

让大家没想到的,除了纪霆领悟的快之外,六妹妹纪晴竟然也是个天赋不错的。

而且文先生并未向之前的贾先生那般打压,反而颇有些惊喜:“不错,颇有天分。”

这话让其他人也提起兴致,纷纷开始写文章。

至于纪霆那里?

多数人都不敢看啊。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