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
若天赋接近,那还能看一眼。
天分差的太远,看一眼都觉得可怕。
纪霆倒是没写文章,而是把文夫子说的全都梳理一遍。
多学多看,同样要多思考。
不过他把一些自己看一眼就会东西,依旧写了下来,倒像一本八股入门手册。
文夫子看着笑了笑,把这小册拿给大家传阅。
不管学生们如何想。
但私下文夫子对文一文二道:“纪家或许真能兴盛起来。”
什么叫真?
他家出过一个探花,一个榜眼,还不算兴盛吗。
文夫子笑着摇头:“独木难支。”
再多的,文夫子也不肯说了。
又看了纪霆的功课,在上面圈点,明显耐心指导。
怪不得那博学馆的老头,特别想要纪霆做他学生,还真是有原因。
如果说来的时候有多不情愿。
那文夫子现在教的,就有多高兴。
毕竟教育世家,也很难遇到这么一点就通的学生。
家里还不信,他遇到这么好的学生了。
文一文二忍不住道:“老爷,那您的意思是,这两年都要留在这吗。”
说好的过好年就走呢!
文夫子笑:“这个也不好说。”
如何不好说?
文夫子又不讲了,故意打哑谜。
文夫子感慨完学生不错,又开始准备明日的课程。
学八股文非一日之功。
单什么是八股,都要讲上十天半个月。
每个环节细分,又是许久。
还有命题的规则,写文章的规则,再背几十,上百篇例文,这才算入了门。
纪家家学的学生,逐渐都从蒙学出来,开始研习真正的学问。
如今的课程,已经成了上午学四书,下午学如何做文章。
不管是头一次学四书,还是早就学过的,都要专心再听。
毕竟这四书,无论讲多少遍,总有没学到的知识点。
而下午的做文章,最近主要是文夫子讲,学生们听,每日再教一篇心得感受。
这篇心得感受,也逐渐按照八股文的文体去写。
估计是大家都在学习,家里又被纪祖母敲打,这段时间倒是格外安静。
只是小五愈发沉默,每日课业都完不成。
想来是在三房,根本写不了功课。
纪霆见此,自然也不好袖手旁观,只好给了个建议:“左右家学无人,你若做功课,不如留下来。”
小五眼前一亮。
是啊,他可以留在家学的课堂上写。
关起门来,嫡母是刻薄的,但在外头,却不敢多讲。
再看七妹妹睡眼惺忪的进来,走到纪霆面前,才露出些兴奋:“三哥哥,大伯给我的那种连环画还有吗。”
说着,七妹妹翻开自己书箱,里面装着杂七杂八的小物件,但里面的画纸却铺的很整齐。
纪霆接过去看,只见上面皆是连环画。
正式对照着他爹给的那本书上所画。
啊?
给你连环画,是让你学上面的知识点。
你怎么开始学画画了。
不过纪霆道:“你对照着画的吗,确实好看。”
虽说笔法还有些稚嫩,但看的出来灵气十足。
七妹妹骄傲道:“我也学会了啊!不然文夫子怎么开始教别的了。”
别人学蒙学,是看书学,她是看图学。
而且还把图给画出来了。
不过纪霆也不知道他爹那还有没有这样的书,只好道:“等放学之后去找找看。”
好耶!
七妹妹高兴了,路过小五纪风身边时,倒是顿了顿,不过倒是没说什么。
今日一放学,小五果然留了下来,直接在家学里写自己的课业。
小七急着去拿连环画,也没管那么多。
小四转了一圈,竟然也回了讲堂。
不过他跟小五不同,并未做课业,而是又捧起一本不知道哪里买来的游记,看的津津有味。
小五有心想劝,却也知道,二房因为这事吵的厉害。
别看平时四哥哥什么都不在乎,可遇到自己喜欢的事,则极为倔强,不好多讲的。
不过家学里有个人陪着,感觉确实不错。
就是两人齐齐叹气,要是能跟着三哥哥一起就好了。
三哥哥做事有规划,而且说话也好玩。
跟着他可有意思了。
但他们也知道纪家的情况,肯定是不行的。
两人正叹气了,见跟着三哥哥的小厮回来了,开口道:“霆少爷说,他有几本书忘记带了,当我给取回去。”
说着,小厮从纪霆书案上,拿了几本书,又偷偷把其中两本给了四少爷跟五少爷。
这是?
等青竹离开,两人翻开各自的书。
给小四的书,上面罗列了几本游记作者,而这些作者也写过时文,就是八股文。
甚至以八股文风,分析几个地方的山川地貌,让小四找他们的书去读。
给小五的,则是更为正统的八股文集。
皆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文章,后面还有名家点评。
这些书轻易都买不到的,反正纪霆一放学,不是在自己院子里,就是去翻他爹书房。
放在之前,纪伯章肯定不愿意,现在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拿到这两本书。
小四小五忽然有点愧疚。
三哥哥一直是很好的。
只是他们有的人想的多,有的人想的少。
对三哥哥来说,他们的天赋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好像是他们本人?
其实小六小七也有自己的书。
小六看的书,跟纪霆,纪风已经差不多了。
小七自然还是连环画,不过纪霆又找了一本名画集,看的他爹牙疼。
知道这些东西多难得吗,就这么被拿走了?!
不过都是自家人看,那也无所谓。
有纪霆这个三哥哥在中间调和,反正纪家家学气氛是恢复了。
当然,对纪霆来说,他也是顺手的事。
他同样也在看八股文章。
现代的时候,肯定也了解过,可真正下笔去写,却是另一回事。
纪霆还觉得头疼,可他这篇对八股文的心得,却已经让文夫子有些坐不住。
第36章 第36章争脸
只看他说:“如今文章,有古文气息,时文法脉。”
又讲:“却并未跳脱其中章法,仍沿用旧习,与今日时代不符,便不能称之为时文,此等文章,必然落入下乘。”
就是说,有一部分文章,有些落伍了,跟如今情况不一样。
后面又说,如果想要写出与时代相符的文章,必然不能闭门造车,肯定要多学多看。
再加上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不看其中制式,只讲这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