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5


闻,一个恭字便足以证明她在万历心目中的地位。

但无论如何,大臣们好歹达成了目的。

……

柳贺之前给王国光透了口风,他在不久之后收到了王国光的回信,作为张居正的朋党,王国光自然早料到会有这一日,他心中有了准备,就可慢慢等待张四维发作。

柳贺倒并不害怕。

事实上,张四维一直没有发作。

恐怕此时最疑惑的人是申时行。

他一直属意推杨巍为吏部尚书,无论如何,在六部尚书中,他必须有自己的人马,王国光是这几人中最难抓把柄的,严清先不说,曾省吾、张学颜几人都非完人,他们在地方时便曾遭遇数位官员弹劾。

张府。

张四维与长子张泰征、次子张甲征对面而坐,张泰征中进士后一直留在京中,同为衙内,他远不如张居正几个儿子打眼,张四维也没有叫他进翰林院,他便在户部衙门先干起主事。

张甲征已经中了举人,不出意外的话,下一科他也将参加会试。

眼下的内阁中,张四维与申时行皆已任过会试主考,待万历十一年会试,主考必然就是柳贺了。

张四维不愿如张居正还在时那般碌碌无为,他早想过要对张居正信赖的官员动手,不过张居正毕竟离京不久,他只能徐徐图之。

可柳贺却给他写了一封信。

信中柳贺用词十分委婉,只是点拨了一下他曾经和冯保有过交集的往事,柳贺的用意很明显,张四维若能稳住,他也就能稳住,若张四维不肯稳,他就将对方做过的事抖出来。

——科道上柳贺多多少少能说得上话。

揭开信的那一瞬,张四维自是十分恼怒,但他毕竟在官场上浸淫许久,因为柳贺在信中也不全是威胁,他隐约也表达了合作之意。

张四维对此也有些意动,无论如何,自张居正离京后,他在朝中的人脉大多交予了柳贺,且柳贺在年轻官员及读书人中的威望更是非同凡响。

只听张泰征与张甲征二人说,张四维便清楚柳贺如今的声名。

在一些事务上,张四维倒也愿意提前和柳贺

通个气。

……

柳贺在家中休了一日,这几日天子认了恭妃及皇子,但对逼迫他的官员们都没有什么好脸色,闹起了脾气。

尤其是柳贺,他有事找天子,却被天子挡在门外,用的理由是病弱不能临朝。

一日倒也罢了,可天子连着三日都是如此。

这是青少年犯错之后的正常表现——他们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有错,选择对指出错误的对象视而不见。

柳贺是以自己的真实经历来劝谏天子的,正是因为天子心中清楚,也亲耳听过柳贺为考科举付出的种种,柳贺所说的确是实情。

天子知晓纪娘子曾经遭遇的苦闷,所以他其实是理解柳贺的坚持的。

但理解归理解,不代表他心中高兴。

柳贺觉得,天子在治理天下上是有些聪明的,也有些善良,但并不十分多。

既然天子避见他,柳贺便安安心心待在家里,他入阁之后事务繁忙,还要值衙,家中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知儿已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妙妙和纪娘子也一道回了京城,对柳贺常不在家这事,妙妙的抱怨要比知儿多一些,有时候柳贺离家,知儿若是醒着,还要哇哇大哭一场。

柳贺在家这日,正要将这几年的文卷再看一看,却有一人上门来见他了。

来的人是兵部尚书吴兑。

“打扰阁老了。”

“大司马何必客气,你能上门,简直令我府上蓬荜生辉。”

吴兑是为了边饷的事来的。

此事张学颜已和柳贺抱怨过一回,说户部有银,天子却不肯批钱。

大明边疆辽阔,然而只有辽东一地的军饷能够发放齐全,其余大同等地都是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张居正在时,倒是第一时间将筹来的钱发至边关,但如今形势却已和以往不同,吴兑心中也有数。

吴兑是到柳贺这边找支援来了。

柳贺其实也早想和吴兑谈一谈,只是由他主动,吴兑未必会给他这个面子,此时对方主动上门,柳贺自然求之不得。

第253章 永宁公主

“万历七年核定四川兵马钱粮折银三十三万九千八十余两。”吴兑道,“八年、九年,朝廷抠抠减减,才勉强将四川官军安抚了下去。”

柳贺道:“兵马钱粮是该给得充足些,四川练兵如何,还请大司马为我详细说道。”

四川兵马剽悍在大明朝是出了名的,明末川军对抗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又先后抗击清军,大名鼎鼎的女将军秦良玉便是出生川军。

她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作为王朝将军被列入正史的女性。

吴兑是嘉靖三十八年进士,丁士美的同年,他起步便是任兵部主事,之后促进俺答互市,任过宣、大、山西总督,可以说,自王崇古、方逢时脱离朝堂后,吴兑是如今官场上为数不多知兵事的文官。

他未在四川任过职,但对四川的兵事也有所了解。

柳贺问道:“播州宣慰司眼下是杨应龙吗?”

吴兑点了点头:“杨应龙袭了其父杨烈之职,此人骁勇善战,却又有阴狠嗜杀之名。”

柳贺又道:“杨应龙家族在播州经营已有数百年,虽其归为朝廷,但川军仍需谨慎。”

在明史上,播州杨应龙的叛乱也是赫赫有名。

吴兑本身是找柳贺要钱来了,既然柳贺提及了杨应龙,他虽不知这位年轻阁老的用意,却仍是点头应下。

柳贺答应吴兑,他会将内阁几位阁老劝动,将川军钱粮交拨。

当然,眼下大明边防的问题不仅是边饷一项,难得吴兑过来,柳贺便与他议论起了兵部的建制,二人说得兴,柳贺干脆去兵部武器库转了一圈——论火铳的制作,大明已初具规模,兵部武器库中便有戚家军所使的鸟铳,柳贺提议道:“大司马是浙江人,可曾听说过温州有一位后进,其名为赵士桢?”

浙江籍的在朝官员十分之多,除了户部少一些外,几乎分布于京城的各个衙门,吴兑连在京官员都未必能认全,何况照柳贺的意思,这赵士桢还不是进士。

柳贺道:“我听闻此人擅制兵器,大司马不妨将其请至京中,与兵部工匠共商兵器制作之事。”

吴兑不知柳贺连兵器制作的事都要关注,不过他仔细一想,这位柳阁老平素就是各个衙门的事都要掺一脚,如今他当了阁老,甘薯在各地推广更多,工部也发明了众多促进农事的用具,百姓们都感念他的功劳。

找个人对兵部来说并不费事,吴兑自然也应下了。

柳贺与吴兑在兵部衙门详谈了片刻,道:“大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