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9


早有准备。

她却将这些归为他聪明绝顶,料事如神。

沈嵘哭笑不得,只得伸出手来,隔着衣袖揉了揉顾婵漪的头。

“莫要多想。”沈嵘声音轻缓,正想将前因道明,却敏锐地听到脚步声由远及近,到嘴边的话,当即便咽了回去。

秋风拂过,吹起地面上的落叶,发丝拂动,轻轻划过指缝。

沈嵘收回手,背在身后,柔声道:“此事,我日后再与你详说。”

话音落下,院门口便出现一道身影,周婷立于门边,轻轻叩门。

“时辰不早了,姑母派人出来寻我们了。”

顾婵漪站起身来,目光直直地看向沈嵘,眼底满是爱慕与信任。

“嗯,我等你。”她咬咬下唇,难得的露出一丝害羞,“我姨母和舅母已经写信给两位舅舅了。”

话未说明,但沈嵘已然明白了她的意思,他扬起唇角,眉眼亦是柔和缱绻。

“我知晓了,你无需操心旁的,诸事我皆会料理妥当。”

沈嵘将人送至院门口,垂眸问道:“你明日可会去京兆府?”

顾婵漪点点头,“自然要去的。”这场大戏,她怎会错过,她定要目睹王蕴被衙役押入京兆府才行。

沈嵘沉思片刻,轻声道:“京兆府的东侧有间茶楼,二楼临街的窗子,视野极好,且雅间安静,无旁人打扰。”

顾婵漪轻笑,歪头看了他几息,方点头道:“嗯,明日我便去那里等着。”

后院乃是设宴之处,沈嵘不宜前往,只得立于院门处,目送二人走远。

眼见她们的身影消失在长廊拐角处,沈嵘转身走向另一侧。

行了几步,沈嵘偏头对身后的湛泸道:“传信给茅文力。”

“让他明日早早地用了膳食,在衙门内坐着,有件要紧的案子在等着他。”

翌日,天色微亮,顾婵漪便起身了。

在院内练了半个时辰鞭子,顾婵漪摸着手臂上的袖箭,仔细研究了片刻,左手伸直,按下机关,一支利箭破空射出,直直地射入院墙。

顾婵漪面露喜色,快步走上前,盯着院墙与利箭看了半晌,不由地惊叹。

“真是好锐利的箭镞!”她拔下短箭,凑近细瞧,惊疑不定,“似是军中所用箭镞?”

顾婵漪行至明亮处,借着灯光与已然亮起的天色,细细地观察整支短箭,终于确定,此物正是军中所用利箭,只是比寻常箭矢更短些。

沈嵘无权无职,周家更是隐居祖地,他寻到这套袖箭,定花费了好大的功夫。

顾婵漪心中欢喜不已,妥帖地收好短箭,回屋洗漱,换上干净衣裳。

长长衣袖遮掩住袖箭,若不是盯着顾婵漪的左手细瞧,很难发现她手臂上藏着此物。

旭日东升,顾婵漪陪着舅母姨母用过早膳,眉眼含笑,甚是乖巧,如话家常般。

“今日秋高气爽,阿媛请舅母与姨母出府品茶看戏,可好?”

江予彤与盛琼静微微错愕,府中前两日方办过茶宴,府中更有各地名茶,无端的怎要出府品茶?

虽是如此想,但二人向来宠着顾婵漪,闻言只点头应好。

众人出府乘车,沿街而行,至茶楼而下,入二楼雅间。

店内小二端来茶点,并一壶上好的乌龙茶。

茶香扑鼻,顾婵漪临窗而立,时辰尚早,远处矮山的薄雾还未散去,微风拂面,带着些许沁凉。

左侧雅间的窗牖被人从里面推开,顾婵漪闻声望去,日光斜斜照入窗子,熹微晨光中,沈嵘直身而立。

顾婵漪顿时瞪大双眼,满心欢喜呼之欲出,正欲上前,却见沈嵘轻笑着摇摇头,抬手指了指屋内。

顾婵漪恍然,悄悄回头看向屋内,却与两位长辈的视线对个正着。

顾婵漪心虚地轻咳两声,无意识地摸摸鼻尖,眼角余光瞥见楼下拐角处的顾长安,当即眼睛一亮。

“舅母、姨母快来。”

两位长辈走上前,顾婵漪扶着美人靠,微微倾身向前,盛琼静骇了一跳,连忙伸手拉住她的手臂。

“怎的如此鲁莽?万一跌落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楼下的顾长安听到动静,环顾四周,寻到顾婵漪所在之处,浅笑着点了下头。

顾婵漪亦微微颔首,二人算是打了个招呼。

江予彤将二人的举止尽收眼底,面露不解,“阿媛,这是闹得哪出?”

顾婵漪一手拉一位长辈,让她们在美人靠上坐下,抬手指向不远处的京兆府衙门,意味深长道:“我与十二兄请舅母姨母看戏。”

两位长辈虽有疑惑,却也安稳坐下,约莫半刻钟后,街道尽头,出现一队人。

衣衫褴褛,身形佝偻,行走缓慢,瞧身上的穿着打扮,似是灾民。

然而,这些年来,除北疆时有战火外,其余各地皆风调雨顺,并无天灾降世。

况且,平邺乃大晋都城,物阜民安,无端的怎会有灾民。

这队人行至京兆府门前,当街下跪,其中有一身强体壮的小伙,捧着状书走到府门侧边的大鼓前。

“咚!咚!咚!”

沉闷鼓声划破清晨的寂静,街道两侧的商铺,纷纷走出不少人来,临街的雅间亦有人推开窗子,探身看热闹。

众人瞧见街上跪着的人,听着不断的鼓声,当即明白过来,这是有人告状了。

“我在这茶楼日日听书,却从未听过京兆府的鼓声。”右侧的雅间有人从屋内出来,手持折扇,探头往外瞧,“这是怎的了,竟跪了这么多人?”

“明承,快来,有热闹可瞧!”持扇人两眼放光,回头急急道。

江予彤看向街上的人,蹙眉问道:“阿媛,这是?”

顾婵漪轻笑,然而眼底却无半点笑意,“舅母姨母,且看,好戏要开场了。”

第六十二章

鼓响三声, 衙役跨门而出,瞧见外面跪着的人, 面色大变, 立即转身去了内堂。

不多时,衙役再次出现在府门口,将这些人请了进去。

顾婵漪诸人在府门前的茶馆, 又在二楼雅间,微微抬头, 便能瞧见京兆府的大堂。

而街道两边的普通百姓,见状纷纷踏出铺门,团团围在府门前,交头接耳, 好不热闹, 肃穆的京兆府,霎时犹如外城的菜场。

青壮男子手捧状书, 跪于前方, 磕头行礼,将状书举过头顶,声音恭敬,近乎高喊。

“草民李青河跪拜大人。禀大人,我等乃华莲山下桥西村的村民, 状告外城南门巷顾家主母王氏,私放印子钱,重利盘剥, 抢夺他人田地。”

李青河特意提高了嗓门, 连门口瞧热闹的百姓也听得一清二楚。

顾长安混在人群中, 眼珠一转, 道:“南门巷顾家,那不是上月底刚从郑国公府搬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