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
落,顾长策见状,话音一转,“你若是有能耐让它老老实实套了马鞍,送予你也无妨。”
盛铭志当即喜形于色,快步冲进府门,走了两步又转身回到顾长策身边,眼睛一眨一眨。
“我若降服它,表兄当真送予我?不是玩笑话?”
顾长策自是点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哦!”盛铭志欢欣鼓舞,信心满满地跑去马厩。
顾长策进府门,一眼瞧见自家妹妹站在廊下,快步走上前,微微低头,声音温柔。
“我在北疆时,专为你挑了匹好马,只是我赶着回京,便分作两路,东西略多,冬日北边的路也不好走,约莫年前方能抵京。”
“如今都城亦飘雪,城郊积雪泥泞,我平日出门皆是乘车,不着急骑马,等阿兄的马儿到了,正是开春时节,届时阿兄再教我骑马,可好?”
顾婵漪笑靥如花,很是善解人意。
既提到马匹,顾长策停顿片刻,装似无意般,出声询问。
“我昨日去马厩喂马时,曾看到一匹未足岁的小马驹,可是舅母或姨母送的?”
顾婵漪的脚步微顿,眼神飘忽,欲言又止,“不,不是。”
既然不是长辈所送,顾长策的面色微沉,送马之人便只能是亲王府的那位了。
眼见兄长的脸色不对,顾婵漪连忙转移话题,“阿兄今日进宫了?”
顾长策亦未隐瞒,颔首道:“向圣上求了道旨意。”
顾婵漪眨眼,她还未出声询问,兄长便直白道:“将王蕴的刑罚和刑期一道改了。”
顾婵漪惊了一惊,“改了?!”
“嗯。”
顾长策语气平淡,仿若在谈论都城的天气,“刑罚加重,刑期提前。”
“明日行刑。”顾长策停下脚步,正身看着自家妹妹,“刑场血腥气重,你明日便留在家中,可好?”
顾婵漪收敛笑意,亦是严肃正经,她摇摇头,“我要随阿兄一道去。”
次日天明,顾长策与顾婵漪皆着素服,立于小祠堂内。
兄妹二人手持三根线香,为父母上香。顾婵漪跪在蒲团上,默诵一遍心经,这才起身。
在前厅用早膳时,江予彤与盛琼静得知王蕴今日午时行刑,脸上的笑意散去,亦说要去刑场。
如此,国公府众人皆乘马车而行,前往刑场。
刑场一早便有人前来清扫,周边百姓得知今日行刑之人是害死顾大将军生母的恶人,纷纷气愤不已。
还未到时辰,刑场外便围了一圈百姓,或手提一篮臭鸡蛋,或手拿几棵烂青菜,只等狱卒将犯人押到,扔在那恶人身上,以泄心头之恨。
午时渐近,车轮碾压青石板,轱辘轱辘。
前面的刑车关押的是王蕴,后面的刑车则是王嬷嬷。
二人被押下车,先后跪在刑场上,当即便有百姓往她们的身上扔东西,眨眼间,稍稍干净的囚服便变得肮脏不已。
手持大刀的侩子手走上前,另有一侩子手站于台下,手上拿的却是一柄锋利的小刀。
众人面露不解,还是见多识广的老者为他们解了疑惑,众人这才知晓,原来王蕴所受之刑乃凌迟处死。
千刀万剐,刀刀割肉,却不能立即断了气,直至三千刀割完方能咽气。
时辰既到,扛大刀的侩子手立于王嬷嬷的身后。
手起刀落,王嬷嬷的头颅滚至台下,众人惊呼出声,纷纷捂住双眼。
旁侧的王蕴将此景尽收眼底,当即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第七十七章
京州漳安, 顾氏祖地,灵幡舞动, 纸钱满地。
阴云密布, 北风呼啸,却迟迟未有雪花落下。
顾婵漪身穿素衣,头上仅有祥云白玉簪。顾长策亦身穿素色衣袍, 头戴玉冠。
二人身前是父母的合葬墓,蜡烛线香, 祭品供果。大仇得报,祭禀双亲。
从祖地回到老宅,已是午后。
路上积雪难行,兄妹二人, 打算在老宅休息一晚, 次日再回都城。
二人前脚踏入老宅,石堰后脚便进来通禀, “少将军, 族长求见。”
顾长策脚步顿住,回头道:“将人请去书房,我稍后便来。”
顾婵漪站在他的身侧,眼珠微转,明白族长此时上门所为何事。
她想了片刻, 方道:“当初顾砚等人被赶出府,另立门户,多亏族长出手相助, 才能如此顺利周全。”
顾长策颔首, 单手背在身后, 身姿提拔, “你且安心,我自有分寸。”
说罢,顾长策眼里含笑,“难道在阿媛眼中,为兄是不辨是非黑白的庸人?”
“自然不是。”顾婵漪亦笑脸盈盈,“阿兄且去忙,我去后厨瞧瞧。”
顾长策看着自家妹妹的身影消失在廊下,这才转身去了书房。
老宅书房,顾荣柏端坐于书桌边,身旁的小几上,摆着碗热茶,然而他却无暇细品。
他双手交叠,置于腿上,时不时地抬头看眼门外,既焦急又忐忑。
顾荣柏将将听到脚步声,下一瞬,顾长策的身影便出现在门外。
顾荣柏连忙站起身,拱手行礼,恭敬道:“见过将军。”
顾长策跨步上前,双手托住顾荣柏的双臂,“族长与我阿父乃同辈之人,更是定安的长辈,族长无需多礼,快快坐下。”
顾荣柏在书桌下首坐定,顾长策绕过书桌,在桌后坐下,“不知族长今日过来,有何要紧事?”
顾荣柏微微垂头,双手交叉,拇指不安地搓动着。
“当初将军前往北疆,将六丫头留在都城,是我的疏忽,并未察觉到大小王氏的狼子野心、恶毒心肠,以至于六丫头无依无靠,受了许多委屈。”
“若不是七叔送信于我,我或许至今仍被蒙在鼓里。将军出征在外,我却未照顾好六丫头,是我失职。”
顾荣柏站起身来,对着顾长策深深一揖,声音低沉却很是严肃认真,“我愧对将军与六丫头,自请辞去族长之位。”
顾长策眼睛微眯,食指与中指轻敲桌面。
阿父亡故时,被先帝追封为郑国公。既是国公,又有救驾之功,当时无论是平邺顾家,还是漳安顾氏,皆风头无两。
有目光短浅之人,怂恿撺掇族中长辈翻新祠堂,是当时的老族长竭力压制,不仅如此,老族长还借机让祖中年轻子弟好生读书习武。
族中向学之风愈浓,如此,漳安顾氏方渐渐兴盛。
老族长故去后,他的儿子顾荣柏成为族长。
这些年来,顾荣柏洁身自好,以身作则,约束着漳安顾氏子孙的言行。
是以,即便顾长策战功赫赫,在朝中亦有一席之地,漳安顾氏作为他的族亲,仍然低调本分。
若无他们父子二人的苦心经营,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