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0


;大历以前,岭南用银之外,杂以金、锡、丹砂、象齿”。

绢帛在唐朝几乎约等于货币,对外邦贸易时无法使用,但在大唐境内被人们广泛使用。

绢,贵价丝织物,用作大额支付;布,棉麻织物,百姓们用其进行小额支付。

买毛驴、买书画、买仆从等等,都能用绢布作为货币来支付。

若是布帛难觅,则会实行实物经济,以物换物。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于魏晋南北朝混乱多年,而让钱币流通更混乱,使得唐初的铜币供应紧张。

在安史之乱后,物价大幅提升又让铜币不够用了,所以出现了铜钱与布帛兼用的情况。

缺少铜钱的同时,大唐的商品市场规模超越了以往朝代。不只是境内市场,更在对外贸易方面不断扩大。

“飞钱”应运而生。它尚且不能论作纸币,但已经具备票据汇兑功能,主要用于大额交易。

让人们摆脱随身携带大笔铜币的麻烦,而以纸质凭证进行异地存取款。

纸质汇兑制品的出现与印刷业亦密不可分。

雕版印刷术在唐朝被发明出来,为批量制作纸质凭证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大宗贸易增加,外加铜币流通量不足,不仅仅催发了唐朝产生“飞钱”,在唐朝后期也让白银黄金贵金属进入了流通货币的行列。

五代十国时期,因地方割据势力的各自为政,令币制无法统一而陷入混乱。

宋朝建立后,未能似唐初形成强有力的大一统格局。从政治军事上看,弄丢了燕云十六州;从币制上看,亦形成了地方割裂状态。

不再是统一使用铜钱,四川最先使用起铁钱。

不同地域进行贸易,势必要进行铁钱与铜钱兑换。这就埋下了复杂的经济问题。

举个例子,四川与的甲乙丙三地的铁铜钱比值各不相同,势必影响到甲乙丙三地的铜钱购买力有高有低。

这时就需要高明的中央宏观调控,令三地经济平衡发展,否则会出现地方性混乱。

此过程中更要警惕外部战争导致货币贬值。

偏偏有宋一朝重文轻武,边境上就没几天真正太平过。

恶性循环开启了。

军事上的弱势,导致政治上的弱势,引发了经济上的混乱。另外,商贸规模越是增大,越是需要高执行力的经济政策去调控全国市场,但是大宋全都做不到。

除了商贸交易扩大的因素之外,向辽金纳贡加剧了大笔铜币外流。

由此在混乱中开启了白银进一步货币化,也加速了纸币的使用范围。

时至元朝,政局终于大一统,开启了以纸币为主的时代。

忽必烈本来想效仿南宋将铜币与纸钞并用,但后来听取开国功勋刘秉忠的建议全面使用纸钞。

其原因有说与阴阳五行数术相关。说是钱币属阳,纸钞属于阴。中原是阳明之地,漠北是幽阴之所,元朝兴起于阴幽,则因用纸币。①

不过,元朝不满百年的统治,并非没有铸造过铜币。

一种是「供养钱」,顾名思义与敬神礼佛相关。

另外,元武宗与元舜帝短暂铸造过用于货币流通的铜钱。

官方规定要使用纸币,但是法令能有多少被贯彻执行仍是一个问题。

民间仍有流通宋朝时期的铜币,也就不可能彻底禁止金属钱的使用。

大面积使用纸币,究其根本原因与利益相关。

被禁止流通在境内市面上的贵贱金属钱币,不是被窖藏起来,而是被统治阶层与豪富作高价流向了境外。

铜币通过贸易大量流向日本,出现了用黄金换铜币的情况。

白银则是大量流向中亚与西亚,那里主要使用银币作为货币,却也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出现了严重的缺银问题。

从中国运出的白银,以高兑换率流入中西亚,而让元朝统治阶层从中谋取了暴利。

梳理从唐初到元末的货币制度变化,不难看出其根源与商贸市场逐步扩大息息相关。

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面对的就是中国与境外经济愈发相连的大趋势。

大明如何建立货币制度?

依照如今的思维,需要复盘前车之鉴,开辟出一条顺势者昌的新道路。

十四世纪的朱明王朝却选择了逆势而行。

桎梏打压境内商业发生,封闭民间对外贸易,阻止金属钱币继续外流。

从前几期视频中,我们已经讲述过明朝强行遏制经济发展大趋势的结果。

比如关闭市舶司,让明朝中期的倭寇变为以明人商贩为主体。甘愿做刀口舔血的贼寇,原因无外乎“暴利”二字。

朱元璋定下大明经济政策基调时,是否详细分析了前人的成功与失败经验?

「大明宝钞」的发行给出了答案。朱八八,他是真的不懂怎么弄钱。

不用看更远,单说元朝力推纸币就是很好的借鉴案例。

最初,蒙古朝廷注意到了金国币制的失败。

耶律楚材曾经在金国为官,吸取金国通货膨胀教训,提出在发行元朝交钞时要以金银为储备金,没有足量贵金属就不增发新钞。这让元朝初期币制十分稳定。

纸钞不同于金属货币,它的破损率更高,也就势必涉及旧钞换新钞的步骤。

对此,元朝并未设立健全制度。没有准备足够的新钞,也没解决换钞需要支付手续费用引发的官吏蓄意勒索。那会导致纸币信用降低,引发了币制混乱。

后来不再是新旧兑换引发币制混乱。

元朝末年,朝廷不再顾忌贵金属储备量与纸币发行的限额数量。超量发行纸币后,纸币大幅贬值,加之战乱四起,引发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这些都是宝贵的历史经验。

「大明同行宝钞」却没有以史为鉴。或者说朱元璋也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但是不多。

他看到了铜钱不利于运输与大额交易,也看到了纸钞便于流通,更看到了形成统一货币的重要性。

明代宝钞在形制上堪称中国古代纸钞范本,制作精美且防伪技术高。

治标了,却没有治本。

其一,大明宝钞没有储备金,压根没有数量限制,想发行多少由朱元璋决定。

其二,没有成体系的新旧纸钞兑换制度。

明明元朝已经出现过相似问题,但大明发行宝钞时未曾同步提出倒换规则。

时隔一年,迟来地公布了“倒钞法”。此法却悬于表面,没有能落到实处。

最大的阻碍就是宝钞的发行数量从一开始就没有设定限制。

旧钞越来越多,无法及时换成新钞,继而让新旧钞差价、宝钞贬值、物价上升等等问题频频涌现。

导致宝钞贬值的另一个因素,是官府只管发行但不管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