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5


年。

.

荆咕特意在一旁用文字标注:

唐初,“娘子”单纯指年轻女性,“郎君”单纯指年轻男性,后来演变到后来成为夫妻称呼。

画面再一转换,颜色变得清淡秀雅起来。

身穿大红色帝王服饰的皇帝,被大臣和后妃们称为“官家”;

民间的男子被女子恭敬地称呼为“官人”;

除了官人,对男子的称呼还有“相公”。

相公在宋朝,也是对大官的称呼,比如经略相公.后来逐渐平民化,普通文人也被称为“相公”。

而女性的称呼从“内人”“拙荆”演变到“贱内”“贱妾”。

把男人捧得跟帝王跟丞相一样高高在上,把自己贬低成社会底层的“贱人”,“奴妾”。

这也更说明在整个社会氛围下,在家庭这个小单位里男女的地位差距。

.

武曌一看到宋朝就皱眉:“颜色寡淡,莫不是老学究喜欢这颜色。”

再看到夫妻之间的称呼差异,武曌冷笑:“这么想当皇帝当大官,自己考去,在家里作威作福有什么用。”

“考不上就只能在家里作威作福。”太平公主每次看到宋朝男人就来气。

她身为受宠的大唐公主,这一生就没对男人低头过。父皇疼爱,兄弟尊重,哪怕是驸马也是得以她为主。虽然文臣有私底下议论说她“嚣张跋扈”,但是那又如何,依然影响不了她的地位。

她是唯一被加封“镇国公主”,可上朝参政,可越过宰相直接递上奏章,并且可以处罚侯爵以下的官员,享有实质性政治特权的公主。

【唐朝时期比较特殊,既出现了第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公主,也出现了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

【唐初时期,其实女子出门需要穿幕篱,长长的头纱遮到脚底;到高宗时期,二圣临朝,民间风气大方起来。武曌掌权后,宫中有了女相,女官,民间对女子的约束也更小。也可以从这时看到,若接受同等的教育,女子并不比男子差。】

直到现在,荆咕才开始说出武曌的创举,让李世民震惊地站了起来:“女皇!”

长孙皇后也受到了震撼:“竟然不仅仅是太后,是女皇!”

这位儿媳,竟然如此大胆,临朝称制已经自立女皇了!

她并不认为朝廷中的文臣武将会扶持一位女皇,那些都是男人,对自己家中的女性都是以打压为主,又怎么会扶持皇后当女皇。

哪怕是垂帘听政的太后,也会被大臣们各种掣肘,一旦皇帝长大就会催促太后还政。

除了女皇自立,不作其他感想。

长孙皇后忍不住看向大臣们,尤其是家世最为强大的几位大臣。

太后临朝需要强大的娘家,比如吕后当年的支持者不仅仅是吕家,还有出身于沛县的那些开国功臣,是同一立场的。

那么这位女皇,背景是哪一家?

不光长孙皇后这么想,李世民同样如此想。

他回忆着大臣世家中哪一位与“武”有关系,眼里的神色越来越坚定。

历代皇帝防着后宫女眷,防的仅仅是太后吗?不,主要是外戚。

李世民认可武氏的功绩,但是并不代表他想让武氏外戚如同霍光那样掌握大唐皇帝的生死。

【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女子的地位并没有被打压多少。但是安史之乱后,开始倡导女子守贞。】

听到唐玄宗,李世民微微松了口气。

还好,都是他大唐的,最后皇位也还是回到了李家后人手中。

他却不知道,武瞾不仅大胆地自立女皇,还把国号改为“武周”,甚至连自己娘家的武家人也是说杀就杀,当工具可以,若是不听话,翻脸毫不留情。

“则天女皇才是真正的强大,从来只有女皇掌控外戚,哪轮得到外戚来掌控女皇。”刘娥佩服这位前辈,有心学习,却始终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和胆量。

历朝历代出了不少实权太后,但是只有武曌迈出了那一步,这才是武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胆变革之处。

哪怕刘娥想要效仿,甚至准备了龙袍,但是在历史上终其一生都没有踏出那一步,还被文臣在史书上诟病说她执迷于私藏龙袍,有一箱子的龙袍。

甚至民间造谣,说刘娥穿着龙袍下葬,下葬之前突然浑身抓挠,十分难受。赵祯立刻命人把刘娥身上的龙袍换下来,说是先帝不允许刘娥穿龙袍下去见他。

【宋朝同样如此,北宋时期已经诞生许多参与社会劳动的职业女性,经历了靖康之耻后,南宋开始提倡女子缠足、“女子无才便是德”。】

【明朝不一样,明初开始就又是缠足,又是人殉,原本对女性打压是更为极端。但是明朝末年,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小农经济瓦解后,哲学上也开始了思想解放,开始有了人性解放、男女平等的启蒙思想。】

【清初时期继承了明朝的制度,汉人女子同样缠足。到了清朝康乾盛世和末年时期,在外邦的影响和侵略之下,开始影响男性,对家中女子的教育上心,培养出各方面的才女来。】

朱元璋不敢想象,他亲手创立的各种制度,竟然还没有亡国,就已经在民间有了完全相反的改变。

他要缠足要人殉,明末时要人性解放、要男女平等;

他要种姓制度,要静态社会,明末时小农经济瓦解,出现了资本主义;

朱元璋第一次沉默了。

是时间的改变让他立下的一切祖制都消亡了,还是他的制度就这么不得人心?

.

玄烨听到天幕说清朝是在外邦的影响和侵略,淡淡道:“现在朕只会是在天幕的影响下重视女子教育。”

什么外邦,可以学习,但是绝对不会再屈服再示弱!

【现代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家庭教育,校园教育,社会教育。】

【假如放在古代,私塾或者太学都属于校园教育,官场或者社会属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纯属看个人,有些家庭一家之主会重视孩子带在身边教导就是有,有些家里孩子太多完全看管不过来那就是没有。】

听到天幕说起教育,不分男女,都开始认真听了起来。

嬴政很想知道,有自己这样一位空前伟大的父亲,怎么自己儿女没一个像他的。

吕雉很想知道,为什么刘盈既没有继承刘邦拉拢人才的眼见和能力,也没有继承自己管理后勤和执政的能力,这么懦弱废物,还有没有教育好的机会。

李世民也想知道,如何隔着儿子孙子去教育那个不成器的曾孙李隆基,每次听到安史之乱就火气爆头,很想直接掐死他的祖宗算了。

玄烨也很想知道,自己的儿子们教育的如此出色,为什么还有九龙夺嫡这种惨案?这是哪里的教育出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