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8
最快速的时代,也是华夏古代农业技术和水果发展最快的时候。】
除了《橘录》,还有蔡襄《荔枝谱》,只不过《荔枝谱》的成书有些与众不同。
蔡襄是一位福建人,科举进入朝廷后,与同僚讨论起家乡特产,但是同僚不信。
“福建也有荔枝!”
同僚:“胡说,荔枝明明是广东的。”
“还有巴蜀之地。”
蔡襄:“我们福建人什么都吃,怎么会不吃荔枝。”
同僚:“你都没荔枝怎么吃?”
“福建有荔枝!”
蔡襄怎么解释同僚都不相信,越想越气,福建明明有那么多荔枝,凭什么说福建没荔枝!
蔡襄一气之下,回去奋笔疾书,给中原之地没见过荔枝的家伙看看福建荔枝的厉害!
于是,《荔枝谱》就这么诞生了。
.
汉朝,作为出了名的喜爱荔枝的刘彻,在历史上曾经建造扶荔宫移植南方的荔枝树,因为树被栽死了,当时的负责人被处死,连家人一起被连累处死。
现在看到荔枝原来还有其他腌制方法,刘彻心动之余,也想到了移植看来不可行。
“原来后世的荔枝也还是栽种在南方偏远之地,难怪长安种不活。”
后世的栽种技术那么发达也没成,看来这荔枝对水土挑剔的很。
一时之间,刘彻歇了移植荔枝的心思,也让这一时空的负责官吏逃过一劫。
【《荔枝谱》里不但记录了福建的荔枝品种,还介绍了荔枝的加工方法:红盐、白晒和蜜煎。】
天幕上特意放出荔枝三种加工方法的详细步骤,天幕下,蔡襄本人十分尴尬。
青史留名的激动还来不及发作,就被爆料这种写作缘由,现在同僚都在嘲笑他。
“别管大家怎么笑,他们那是嫉妒你名扬后世了。”交好的友人拍拍他的肩膀,“你看你一时意气之作都能出名,好好写岂不是更出名?”
蔡襄眼前一亮:没错!福建那么多水果,那么多好吃的,他一样的写一本,岂不是也能成为某个行业的祖师爷?
不止蔡襄受到启发,其他大臣也受到启发。
都是考出来的人杰,写书谁不会来着,写家乡的特产,那还不是信手拈来?
.
唐朝时期,荔枝产地的果农们大喜过望。
这么多方法多好,日后进贡完全可以淘汰竹筒法,那样太浪费人力和马匹了,还不如腌制之后,可以保存的更久。
而且往各地销售,也更方便了,这天幕送得不仅仅是技术,也是钱啊!
【同时因为科技的发展,宋朝关于水果的储存、腌制等技术也发展了起来,对果树的繁殖有了新的技术。】
【比如宋朝的地窖,能让水果蔬菜在冬季也得已保存,保存得当后贩卖也就更为便利。】
赵匡胤不由自得起来。
他的大宋果然还是很不错的嘛,这些技术既然这么好,日后能发展的更好!
【明朝的闭关锁国,不仅仅锁住了外来的技术,也锁住了自己的科技文化发展。】
【大明少数与外界的交流就是与番邦国家的朝贡,但是大明优惠的朝贡政策,让日本大名甚至因为争着朝贡,发起了“争贡之役”。】
嘉靖年间,日本已经出现了势力割据,大名之间彼此互不臣服,光是给明朝派遣贸易使团就各派各的——都知道有好处拿,都想要独霸好处。
嘉靖二年,日本左京大夫大内义兴遣使宗设抵宁波。
没多久,日本右京大夫高贡遣使瑞佐抵达大明,并且他们更为聪明,知道用大明本地人“疏通疏通”,特意聘请了宁波人宋素卿。宋素卿使重金贿赂宁波市舶太监赖恩,宴会时得以坐在宗设上座。
因为提前贿赂了市舶司太监赖恩,哪怕高贡的船队后到,赖恩各种刁难先到的宗设的船队。
宗设大怒之下,纵火烧毁高贡船队,对宋素卿深恶痛绝,一路追杀对方直至绍兴城下。
原本是日本大名与大明太监的不作为,但是倒霉的是沿海的将士和无辜百姓。
高贡抵达绍兴后,一路劫掠而去,明备倭都指挥刘锦、千户张镗战死,宁波与绍兴百姓无辜被牵入战火,死伤无数。
然而这样的战役完全没让朝廷发现真正的问题。
事后,给事中夏言反而上奏,说倭祸起于市舶,嘉靖皇帝听其建议,开始裁撤福建、浙江两市舶司,只留下广东一处。
.
朱元璋气到已经没力气暴起了。
他气得脸色发青,话都说不出来了,抓住自己胸口的衣服,狠狠锤了几下,朱标几个儿子连忙高喊太医,太医吓得顾不上冒犯连忙给他头上扎针,好惊险才把朱元璋抢救过来。
“臣有罪!”等朱元璋一缓过来,太医立刻跪下请罪。
朱元璋大怒之后,一阵体虚,明确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衰老。
“起来吧,你做得很好。”朱元璋气虚地说完,马皇后在一旁担忧道:“陛下先去休息吧,先别看天幕了。”
这忘恩负义的日本,已经气过陛下很多次了,没想到差点把朱元璋真给气过去。
“看,继续看。”朱元璋怎么会轻言放弃,“现在气得印象深刻,日后朕便是为了这一口气,不灭了日本死了都不甘心!”
后世的皇帝不可靠,靠他们灭日本还不如洗洗睡了,老朱决定,这活自己干了!
【这跟因噎废食有什么区别?】
【此事历史上被称为“争贡之役”,此事结束后因为裁撤市舶司,持续百年的大明与日本的进贡贸易结束,但是倭寇怎么会放弃大明这块肥肉?
于是倭寇滋生,东南倭祸埋下伏笔。】
前期,大明使劲当冤大头,让日本人看到了大明的“富裕”;
后期,“争贡之役”让日本看到了大明内部的腐败和虚弱,开始逐渐露出自己狰狞的真面目。
被点名的嘉靖皇帝只觉得脸上被天幕连扇巴掌似的,偏偏这事情已经发生过了,嘉靖二年的他还没修仙炼丹,没想到已经做出了昏庸之举。
被骂多次后的嘉靖难得上朝,此时面对着大臣们的眼神只觉得如芒在背,他快速给自己找了个替死鬼:“把夏言拉下去!打入大牢!”
【许多人以为番茄土豆之类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其实不是,是明朝末年时期流入的。】
【郑和下西洋,没有带回外来的水果,带回大明的长颈鹿被当时的国人误以为是麒麟,也导致后面的其他国家兴起了“麒麟朝贡”。】
【郑和下西洋带回来最多的是香料,这也是华夏人认为比较珍贵的物品,而这些宝物也被贵族瓜分,对百姓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甚至是宝贵的地图,和郑和下西洋写得日志,也被当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