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9
练,骑兵在大唐达到鼎盛。
为了训练骑兵,马球被作为训练士兵骑术和训练士兵骑术和马上砍杀技术最好的方法,因此马球“本为军中之戏”。
公元747年,唐玄宗发布诏书,明文将马球运动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推广到军中。
【马球需要的场地比蹴鞠更大,因此各地军队大力修建马球场地。】
【在《新唐书·兵志》中记载:“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增至七十万六千”说明马匹增长速度之快,而且在军队中有很多地方修筑有马球场地。军队在各地修建的马球场地很多,有的可容纳上万士兵住宿。】
唐朝历代皇帝都很重视马球运动所特有的军事训练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唐代军队非常注重运用马球运动培养军事人才,在禁卫军和神策军以及各地驻军中,都经常开展马球比赛。
在军营的马球场中,两支军队各自派出马球手准备交战。
裁判高声喊道:“今日两支马球队,分别是禁卫军和神策军!看看最后谁胜谁负!”
高台之上,是帝王与其他贵族,来观看马球赛也是观看骑马训练如何。
大唐的马球赛十分激烈,动辄有人在比赛过程中受伤,旁边还有太医在候着,有没参赛的其他士兵在旁观,作为啦啦队时不时呐喊一下。
大唐皇帝开明,对此并不禁止,比赛时场上场下都很热闹。
场内,两支军队已经开始了赛前的“垃圾话”攻击:
“禁卫军算什么,回去巡街去吧!”
“神策军去守城门去吧!”
裁判开始发球:“开始!”
马球比蹴鞠的球要小,也更硬,刚刚抛出,就被马球手挥舞着球杆拍走:“啪!”
场内,骏马奔腾,球杆撞击,震的马球手手都麻了,一不小心就脱杆,还有人在这样的撞击中把骨头撞断。
场外,其他士兵激动大喊:
“传球!传球!”
“射门!”
“拦住!”
贵族一边观看,一边商议:“我看神策军更厉害,要赢。”
“我看还是禁卫军厉害!”
【马球在大唐还被当做一种外交手段。】
“我吐蕃人身强体健,非常擅长马球。”吐蕃使者在大唐朝堂上骄傲地介绍自己带来的马球手,“这是我们的马球好手。”
唐中宗李显不甘示弱,微微一笑,语气里同样傲然:“我大唐马球也有几名好手!”
双方立刻让各自的马球手开始交战,然而吐蕃稳占上风,吐蕃使者非常骄傲:“哈哈哈哈,看来还是我吐蕃马球手厉害!”
李显的脸色顿时不好看了。
这时,他的亲信提议:“陛下,临淄王善马球。”
“让他上。”李显想了想又补充,“不许给朕丢脸。”
临淄王,还有另一个后世更熟悉的名字,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与嗣虢王李邕,以及驸马杨慎交、武延秀4人翻身上马,雄赳赳气昂昂策马上球场。
最终,李隆基马球术高超,率队成功取得胜利。
吐蕃队的马球手只能认输。
李显龙颜大悦:“赏!”
.
已经登基的李隆基看到往事,颇有些骄傲:“朕的马球术的确不错。”
看天幕都夸他了,看来他还是有点优点的嘛。
“不如宫中组织一下马球比赛?朕来当评委!”李隆基有些怀念年轻时的激情,现在让他去打马球,体能有些跟不上了。
太子李亨小心翼翼道:“是宫人都比吗?”
“自然,大家一起来观看。”李隆基想热闹热闹,喜气洋洋地开始列举观看者,“比如家中女眷也可以带出来,来一场女子马球比赛。”
怕什么来什么,李亨心里一个咯噔。
谁不知道那个未来被强纳的儿媳还悬在那里,谁敢带家中女眷来陛下面前打马球啊。
但是直言不讳定然会激怒父皇,李亨立刻有了新念头:“父皇,不如开放给民众,与民同乐,让百姓也见识陛下的风姿。”
大唐没什么行刺皇帝的案子,李隆基并没有太大的危机感,听到这话,还颇为意动。
“嗯,未尝不可。”
李隆基想起前朝,似乎都没有过盛大的天子与民同乐的马球比赛,天幕都说过他的开元盛世才是真正的盛世,不如,来一场?
“此事交给你去办。”李隆基看着李亨,难得对儿子的机灵满意。
李亨连忙应喏。
他也决心办的好一点,精彩一些,让父皇去沉迷马球,总比沉迷儿媳的女色和奸臣的吹捧好。
至于与民同乐,多看一下民间百姓,或许能更直观接触民间的人才。
今天也是为了老头子的晚节操心的一天!
【再说一下军粮。
大唐的军粮,同它的骑兵一样,可以笑傲古代!】
【秦汉时期,以粟,有正史记载军中以粟米为军粮。】
【比如《三国志注·诸葛亮传》:“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成书与唐朝的《晋书·恒温传》也记载:“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
而且早期的麦子不加工,直接煮食口感很差,被当做粗粮在食用。
【相传,秦末汉初年间,韩信在陕西南阳攻打魏王豹的时候,士兵疲乏,他命人把麦子磨成面粉,烙成饼后切成条,需要食用时就下入滚水中泡煮食用,看起来像是现代的方便面。】
这种做法比较类似现代的陕西面。
虽然这个故事类似民间野史,真实性不可考,但是论做法是可实用的。
现代的方便面分为油炸类和非油炸类。
制作方法也可以在古代实现:首先在面粉少量加水揉成面团后,做成面片再切成面条,再上锅蒸熟。蒸熟后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味道,把佐料喷洒在表面,也可以不加调料直接进行下一步。
下一步就是进行分类的不同工序,非油炸方便面直接使用高温热风烘干,油炸方便面还需用滚烫的沸油油炸。
经过油炸后的方便面,组织呈多孔状,口味要比热风烘干的方便面好。
不过食用油在古代太过珍贵,比起需要油炸的方便面,还是非油炸的或者韩信这种做法更简便。
.
“方便面?这不就是伊面吗?”清代大书法家伊秉绶看到这熟悉的面条一愣。
这“伊面”正是“伊府”的“伊”。
原因是有一次,他在家中办寿宴,其中有一道菜是“长寿面”。
厨子原本应该将煮熟的面条捞起来,过水之后再调味,但是误把油当做水,将煮熟的面条放入滚油中炸熟了。结果发现那个香味有一种不同之处,故意将错就错,浇上鸡汤、猪骨和海鲜炖煮的浓汤端上宴席。
那一次,煮熟后又油炸的面条泛着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