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7


里克很少问为什么,他很早懂得命运的冷酷无常,很多事没有道理可言。

那一夜,他也没有问为什么,老头却主动说了。

老头终其一生在追逐面具制造的最高境界,而在埃里克身上发现了实现心愿的可行性。

三年时间,两个人从巴黎到维也纳。

埃里克不仅习得面具制作,更学到了极为精妙的机械术与建筑本领。

七年前,老头死在了圣诞夜,无病无痛,含笑老死。

临死,老头没有什么未了心愿。

说起一辈子最开心的日子,是曾经在伦敦开面具咖啡店,最爱看客人们吃下那些难吃的小甜点。

埃里克流浪多年,早就抛弃了原来的姓名。

老头把自己的姓给了他,姓冯·菲利伯特,顺带给了一笔遗产。

老头说:人一辈子总要有个理想,自己完不成,就找个徒弟传下去。

埃里克依旧在寻找治愈脸伤的方式。

随着去过的地方越多,懂得的知识越多,越发现这个目标无法被实现。

比如他曾经旁若无人地穿行在波斯王宫密室,没能发现一种有用药方。

或许,是该死心了。

埃里克不知不觉就喝了大半瓶红酒。

他想起今年的剑桥之行,不能说失败,而是受到局势所限,要等风声过去。

假设用带资进修的正大光明方式入校,需等欧文、哈罗德案件的恶劣影响散去,等明年再捐款更合适。

等吗?

埃里克最终没有立刻暗中潜入杰克学院。

可能是一种潜意识,觉得去了也没用。

恰如三一学院的牛顿没能在炼金术上取得成功,他又能在杰克学院获得什么逆天成果呢?

自己的目标,从开始就注定一生无法实现。

圣诞月,无功而返,回到巴黎。

老头死后,自己每年都会在圣诞月回到巴黎,等到来年春天再离开。七年时间,在巴黎剧院下方一手建造出地下迷宫。

一时间,埃里克意兴索然。

他想就这样吧,在巴黎剧院的地下迷宫度过余生。不必再去英国,那里绝无可能存在一丝惊喜。

酒瓶终于空了。

最后一滴红酒被饮尽。

蜡烛也燃烧待尽,密室将陷入彻底黑暗。

埃里克不打算再点新蜡烛,他早就适应了在黑暗中行走,有什么值得他点灯细看呢?

火光将灭。

他把空酒瓶扔到角落的垃圾桶。

低头瞬间,看到此前被随手扔进去的一团旧报纸。

下一秒,飞速将报纸从垃圾桶里捡了起来。展开皱巴巴的报纸,慎重把它抚平。

这一刻,终于看清了1829年11月3日《泰晤士河周报》,第四版的广告栏。

广告栏登载了一则看似乱码的文字,加密方式与去年四月自己在《普鲁士趣闻周报》广告栏的秘钥一致。

埃里克凝视着这一则加密文字。

霎时间,有些恍惚。

是今夜的红酒有哪里不对劲吗?这些年从未醉过,今夜是醉了吗?

否则怎么会看到有人回复了他在十六个月前《普鲁士趣闻周报》上的加密提问?

一个不会有答案的难题,竟然被解开了?

不可能!

绝不可能!

埃里克握着报纸的双手不自觉地微微发颤,将报纸越抓越紧。

‘刺啦’,纸张的轻微撕裂声惊醒了他。

又小心翼翼地把报纸放到桌面上,迫不及待想要认真再看一遍。

呲——

此时,烛火灭了,屋内陷入彻底黑暗。

埃里克想要立刻点一根新蜡烛。

打开抽屉,里面是空的。忘了补货,谁叫他以往毫不在意是不是有蜡烛。

黑暗中,埃里克将报纸拿了起来,仔细折叠起来。

放入外套的内侧口袋,这是贴近心脏的位置。

第一次,他在圣诞夜离开了地下迷宫,想要去地面上借一缕光源。

活了二十一年,这会是他收到的最好的圣诞礼物吗?

--------------------

本章不同铅笔的制作方式,参考《铅笔:设计与环境的历史》, [美]亨利·波卓斯基 /著

第33章 Chapter33

==========================

Chapter33

1829年的最后一天,伦敦又下起了雨。

深冬的伦敦雨,携阴寒而来,在狂风加持下妄图渗入每一个过路人的骨头缝隙。

在过分适合送自己去见鬼的天气,没有阻止火星撞击地球的头等大事,就不必在伦敦匆忙赶路。待在屋里,坐在壁炉边烤烤火,让身体处于温暖之中不好吗?

埃里克却在12月31日重返伦敦。

圣诞夜,他看清《泰晤士河周报》上的加密回答后,一天也不愿耽搁,从巴黎出发去港口去购买最近一班船票。

圣诞节居然不开船,让他不得不推迟到今天才能再度踏上伦敦的土地。

太慢了!

为什么就没有一种出行方式,从巴黎两秒抵达伦敦呢?

两秒太强人所难的话,两个小时够长了,为什么也做不到呢?

此时,不必回忆是谁说不想再来英国,要留在巴黎剧院地下迷宫过剩下的日子。

问,就是没有这种想法。当时大脑被酒精干扰,有一些迷糊不清。

酒醒速度之快,立刻恢复清醒思维。

瞧!今天他多么的清醒。

伦敦街头,风力凶猛。

雨中撑伞,伞骨在风雨中嘎吱作响。

埃里克丝毫感觉不到雾都十二月的酷寒狂风。

拖泥带水的冷雨成为了氤氲美妙的雨幕,仿佛在讲述一卷厚重有趣的哲学史。

他带着行李,没有先去旅店,直接叫了一辆马车前往舰队街。

幸好报社工作与其他行业不同,假期也有人值班,它需要定期刊印上新。

意料之外,舰队街上《泰晤士河周报》的办公楼却大门紧闭。

“您问《泰晤士河周报》?上个月底,它就倒闭了。”

报童说,“12月5日,报社彻底关门,员工散伙。最后一批家具被卖掉,办公室都空了。”

埃里克在街上找了经验老道的报童询问情况,没想到会得到这种答案。

“倒闭了?它十一月初还在发行报纸。”

报童:“是的,您说得不错。报社老板阿尼尔是个好人,他不愿意坑别人的预付款。把所有应登载的文章或通知都登完了才宣布关门。

这条街上的人基本知道阿尼尔的报社营业情况不太好。去年底开始,我们就觉得购买《泰晤士河周报》的客人越来越少。听说阿尼尔想了些办法,但最后都没用。”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