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8


这就要求考生们的文章既要言之有物、提纲挈领,又要大气磅礴、立意高妙。那些浮华清丽之辞是很难中式的。

至于如何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才情与政见,从而在上万考生中脱颖而出,那就只能看应试考试自己的本事了。

贾璋想好这些事情后,磨墨展纸,写下第一道题目的破题:“学而后为政,未闻以政学也。”

伴随着笔墨的游走,时间悄悄流逝,待到正午时分,贾璋小心翼翼地包好了墨卷,然后接过巡检兵卒递过来的饭菜。

他一边吃饭一边想,新帝愿意让朝廷给考生提供饭菜的举措还是很能邀买人心的。

热菜热饭总比冷硬的干粮强,而且这些饭菜的味道还算不错。

贾璋敢断定新帝肯定派心腹过来监督下面的官僚了,要不然巡检兵卒送来的饭菜绝对没有这么丰盛。

到了晚上睡觉时,贾璋用被子把自己包得像一只蚕蛹一般严密。即使是这样,他都觉得有点冷。在嘶吼的寒风中,他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第二天清早醒来后,贾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烧热水,然后服用预防风寒的药粉避免风寒。

喝完热水冲泡的药汤后,贾璋身上也热起来了。感觉自己不会生病后,贾璋才彻底放下心来,安安静静地吃掉完巡检兵卒送来的早饭。

咽下最后一口馒头后,贾璋拿出他用油纸包好的墨卷继续答题。

会试的题目里基本上都是糅合了政治事件的经义,而且题目量非常大。不过贾璋他本人在翰林院里背过实录,又经历过叶士高的谆谆教导与考前特训,所以这些题目根本难不倒他。

他甚至还有时间思考怎么分行让考官看着舒服,怎么修辞才符合主考官原尚书的喜好,怎么写具体的施政纲领才能既讨好考官又不违背实学学派的核心精神……

待到初十傍晚,贾璋早早地把自己答完的墨卷交了——为了保证墨卷的整洁,卷子答完后就不能再修改了,所以贾璋没心情在贡院里面待着受冻。

与第一批交卷的举人风度翩翩地告别后,贾璋登上了贾家的马车。在喝掉贾琏递来的热姜汤后,贾璋直接靠在马车里的软垫上缓缓睡去……

待到参加第二场考试时,贾璋看到了一道很有意思的四书题。

子曰。

没错,就是《论语》这本语录体典籍中,孔夫子每次说话时的先导语。

贾璋思忖良久,才提笔写下自己的破题:“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1]

写下这一行破题后,他越写越顺。在第二场考试的第一天里,就为所有四书题目都打好了草稿。

翌日一早起床后,贾璋把这些文稿工工整整地用馆阁体誊抄在墨卷上,然后才开始思考自己的本经题目。

贾璋的本经是《春秋》,与主考官原朴的本经相同,所以他的五经题目就是原尚书出的。

好消息是原朴没出割裂经义的截搭题,坏消息是原朴不过题目中的事件不是齐楚秦赵等大国的事,而是中山国这种小国的事。

所以,如果考生做不到熟读经书的话,那他很容易不知道这件事以至答非所问。

不过,如果考生知道题目的出处的话,那么答题过程就会变得很简单流畅。因为这道五经题目的核心论点不过是君子慎独而已,并没有什么艰涩的地方。

最后一场考试的策论题出得四平八稳,不过是治河赈灾等事。

不过这也正常,主考官原尚书是新帝的人,他自然不会出那些出格的题目,试探太上皇敏感的神经。

贾璋老老实实地把策论题做了,所有文章都遵循着叶士高口中“堂皇正大”的原则。据说那些阁老尚书们不管年轻的时候喜欢什么样的文风,在宦海沉浮几十载后,都会对堂庑尤大的文章表示赞许……

在贾璋考试的这些天里,荣国府上下穿戴得都极为喜庆,就连衣裳上的绣纹都是喜鹊登枝的纹样。

邢夫人也开始了自己的烧香拜佛之旅,从观音菩萨到文昌帝君全都拜了个遍,想来就算是天上的仙官在会试的时候也得不了清闲。

三场考试结束后,贾璋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

自从去年师祖吩咐他备考会试后,贾璋一直都在勤勤恳恳地念书,就连过年的时候都没放松一二。

如今考完了,那种疲惫的感觉才从骨头缝儿里钻出来,催得人昏昏欲睡。

贾璋不分黑天白夜地睡了好几天,这才彻底缓过来,在这之后才誊抄下自己的答卷前往叶家,请老师叶士高审阅。

叶士高笑道:“如无意外,你和你小师兄都是必中的。至于名次如何,只能看原尚书的意思了。”

贾璋很轻松地跟小师兄叶荆碰了一杯。

虽然他很希望自己能名列前茅,最好是会元才好。但科举考试这种事本就是七分看努力,三分看命运的。

他如今已经尽人事了,余下的事情,也只能看天命是否垂怜于他了。

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京中举子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到贾璋手里的帖子更是络绎不绝,不过贾璋并没有全都参加,只拣几个要紧的宴会去了。

不过有几场宴会是他必须参加的。

一是顺天府举子的宴会,这场宴会就是贾璋和顺天府前科解元黄鹄主办的,他本人自然不能缺席。

二是朝廷拨款举办的大宴,这场宴会是要求所有应试举子都必须参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众举子之间联系感情,贾璋也不得不去充个人头。

三是国子监应试举子们筹办的宴会,贾璋作为国子祭酒的学生、顺天府解元,正是这场宴会的主宾,他不能不给国子监同学的面子。

比起其他人的高谈阔论,贾璋在宴会上表现得十分内敛。

别人以为他这是谦逊,不想抢别人的风头,殊不知他正在暗中观察那些高谈阔论的举人。

他已经笃定自己是必中的了,眼前这些人有的会是他未来的敌人,有的会是他未来的同伴。只有揣摩好这些人的心理,分析明白这些人的性格,他才能更好地拉拢盟友,打击敌人。

不过比起这些社交性质的宴会,还是在雨雪霏霏中与友人们一起围炉饮酒、飞花传令来得愉悦。

白居易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的浮生闲情换了谁都喜欢,贾璋他也不例外。

第112章 南北榜单堂庑尤大,独占鳌头杏榜会元

在应试举子们欢饮达旦时, 会试主考官原朴正带着副考官、同考官们紧锣密鼓地判卷。

原朴对内外帘官等人盯得极紧,判卷时更是全然秉持着一颗公心。

他是最怕恩科会出现差错的人。

要知道,新帝让他做主考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