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6
塾呆的时间长了会抑郁,如今完全没这个顾虑了。
当晚留宿在没玉村,夜里听春虫鸣唱,看月影移动,是久别的恬静安逸。
次日沈山还要留他,沈持说要回去读书,他们才依依不舍地放他走。
这两日,江载雪他们该赴省城应考院试了,仨人让江载雨捎来句话:不用送行啦,在家中等着他们考中的喜讯就行了。
沈持:……
从考中童生之后,院试乡试会试,全是青云路,越来越艰难。
能够胜出的读书人,除了学识和才华,还得依靠良好的心态。
挚友们不让他送行,想来是怕见着他又想起上回落榜的事稳不住心态吧。
沈持默默在心中祝福他们考试顺利烧尾飞升。
打这天起他开始闭门苦读。也不是真的关在家中不出门,黎明还是要去紫云观把邱长风吵醒练个剑的。
半个来月之后,院试放榜,江载雪与裴惟籍名在箓,考中了生员。
而岑稚又落榜了。
因着要赶考乡试,他已立下谢客的誓言,未能与他们一聚。
只等他乡试完再说。
春去夏来,沈持书房前的水缸被他洗笔洗成了一缸墨水,在阳光下散射着黑莹莹的细碎光泽。
乡试在八月初九举行,每隔三天一场,一共三场,因时逢秋日,故又称秋闱。每隔三年,当盛夏的暑热开始逐渐减弱时,禄县的秀才们变得兴奋而忐忑。但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落榜,兴奋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忐忑越来越多。
第57章
准备下场应考的秀才们一连数日的忐忑滋生烦躁, 烦躁又转成心火。到了七月底,这时候恰是一年中最后一拨莲蓬上市的日子,禄县的街头巷尾都有小贩在叫卖:“新鲜的甜嫩清爽的莲蓬喽, 清心降火的好莲蓬喽,秀才郎君们吃了提神醒脑, 下月必定考中举人老爷,金榜高悬诸位的大名……”
一声声吆喝传遍大街小巷, 扎着考生们的心。
有考生的人家总会打发人出来买上一些回去,把莲子剥出来盛在碟子里端进书房, 哄着即将赶考的人吃了, 而余下的莲房也不会扔掉, 用绳系了挂在屋檐下晾干,便可插在花瓶当装饰了。
沈持温书之余听见了, 他无声地发笑:古人是会蹭科举热点的, 这谁听了能不买,他都想拿几个铜板出门买莲蓬了。
正走神呢, 沈月举着一个莲蓬头来敲门:“得, 吃莲……”
给他送莲蓬来了。
沈持拉开门:“你今儿怎么没去上学?”
“得, 假……假了。”她说私塾放假了。
沈持:“……”一看黄历本,不得了,明儿就八月份了。
离乡试倒计时只有九天。
他把莲蓬头从沈月手里接过来:“多谢阿月,去玩吧哥哥再看会儿书就吃。”
可一天又一天, 青绿色的莲蓬渐渐变黄, 蔫了, 沈持的视线似乎很少从书本上离开,从没想起来剥一颗莲子吃。
八月初四,沈持最后翻了一遍朱熹老夫子的《四书章句集注》, 末了合上书,闭目深吸口气,“出关”了。
他“闭关”的时候,沈家人也在为他赶考做各种准备。
沈煌请人看了日期,明日初六正是个宜出行的吉日。于是八月初五沈家大门一打开,书院的赵秀才头一个送了十两银子过来:“这是孟夫子的意思,去了省城不要事事俭省,吃住都宽裕些才好。”
沈持接过来:“替我谢谢孟夫子。”
周渔周夫子送给他一个自己画的书签,上面用红色勾勒一只鹭鸟站在莲花旁边嬉水,想是谐音“一路连科”,当朝称连续考中为连科,是极好的寓意。
“也替我谢谢周夫子。”沈持说道。
“嗯,”赵秀才拿出一包油纸装的肉干:“这是我用猪前腿肉煮熟后风干的,能保存好多天,你带在路上吃吧。”
沈持:“让赵秀才费心,感谢的话今日不多说了。”
昔日的同窗相熟的不相熟的也都有吉言相赠。
江、裴两家打发仆人送了许多物件来,连在号舍烧水喝的小炉子、茶壶都有,很全乎不用他自己再添置了。
最后一次去紫云观练剑,邱长风起的格外早,他说没什么给沈持的,却在最后拿出半根人参:“也不是什么值钱东西,贫道的师父给贫道的,贫道懒得吃,你拿去吧。”
据说考试的时候含在嘴里一段参嚼着能补精神。
沈持:“道长这太贵重了,我怎么好收,道长……”
“你瞧不上这个,要不贫道开炉给你一丸仙丹,”邱长风一脸诚意:“新炼的,这回炉子没炸。”
沈持:“不用不用。”
这个真不用,他怕被送走,道家炼的仙丹送走的皇帝可不少。
邱道长最终还是掐了几根参须让沈持拿走。
……
旁晚,江载雪和裴惟结伴来了,到底是功名养人,他俩跟见风长似的,脸润了,整个人都舒展了一般。
沈持在心中叹气:要是岑稚能考中就好了。
岑稚没来,这弄得他又不好意思主动去岑家跟他告辞,生怕刺激了岑同学脆弱的小心灵。
“我叫你一声举人老爷,”裴惟开玩笑地道:“怎样,听着是不是特别悦耳?”
沈持十分淡定:“还行吧。”
他心想幸好裴惟说的不是“我叫你一声举人老爷你敢答应吗?”,他现在还真不敢。
“气人,我俩还得再等三年才能下场。”江载雪说道:“不然这次能和你一块儿去考。”
本朝的科举制度有规定,考中生员后当年不能连着考举人,要接着苦读三年书之后才能下场应试。
有点小小的遗憾。
……
初五这日,一家四口回到没玉村沈家。
沈山新编了一个藤条考篮,三层,一看就是预备一层给他放笔墨纸砚、镇纸、水注,乡试考三场,每场三天两夜都要在号舍里度过,因而有必要携带齐备的起居用具,第二层就是给他放油布门帘、蜡烛和烛台、小凳、搁脚板、枕头、竹钉、锤子、水筒、烧水的小炉子茶壶等的。
除此之外,乡试不管饭,三天两夜不能饿着肚子写文章,要带食品,第三层便是给他放吃食的。
天热,点心小菜等吃食不好放,沈家没有给他准备,嘱咐他到了省城自己买,确保在考场上吃得饱吃得好。他们听说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儿考科举要带烧鸡板鸭,还要带参片,进了号舍含在嘴里,能补气醒神续命。
沈山到处打听哪里有便宜的参片卖。
沈持:“爷,不用了,我到了省城多买二两肉吃一样的。”
他兜里还有几根参须呢,到时候实在撑不下来,也学着人家含嘴里嚼嚼